设置

关灯

第145章 雍正改革,强化中央集权(第2/7页)

政体制改革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其创立之初,主要是为了应对西北军务的紧迫需求,然而,因其独特的高效灵活办事风格,很快便超越了其最初的使命,逐渐演变为清朝的核心权力中枢。军机处的成员均由皇帝亲自精心挑选的亲信大臣组成,如怡亲王胤祥,他以其忠诚与卓越的政治才能成为雍正的得力助手;张廷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超的政务处理能力,在军机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鄂尔泰,凭借其在地方治理与军事指挥方面的丰富经验,也成为军机处的关键人物。这些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他们在军机处内参与军国大事的深入商议与决策制定。

在军机处设立之前,处理军事事务的流程极为繁琐复杂。以康熙年间的噶尔丹之战为例,军事指令从京师发出,需要依次经过内阁的审议、六部的讨论与分工,再层层传达至地方军队。这一过程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往往导致战机延误,而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泄密情况,使得军事行动的保密性与时效性大打折扣。而军机处成立后,在应对准噶尔部的战争中,其优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军机处能够迅速整合各方资源,调配军事所需的粮草、兵器等物资。例如,在战争期间,当得知前线某地区粮草短缺时,军机处能够在短时间内协调周边地区的粮草运输,确保前线军队的补给供应。在军队调遣方面,军机处可以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灵活地调配各路军队的行动,实现战略战术的快速调整。如年羹尧在西北征战时,军机处能够及时准确地将皇帝的旨意传达给他,无论是作战计划的调整,还是对敌军动态的应对策略,都能迅速到位。同时,军机处也会将前线的军情战况第一时间详细汇报给雍正,使得皇帝能够在京师对前线战事了如指掌,从而做出精准的决策指挥。无论是粮草的调配、军队的调遣,还是战略战术的制定,军机处都能高效运作,充分体现了其卓越的决策执行能力,使得皇帝的意志能够毫无阻碍地得到最为直接有效的贯彻,中央集权在军事与行政决策层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

火耗归公这一改革措施针对的是长期困扰清朝财政的火耗乱象。火耗原本是地方官员在征收赋税时,以弥补白银熔铸过程中的损耗为由而额外加征的部分。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合理的借口被官员们肆意滥用,火耗的征收比例被不断扩大,成为他们贪污受贿的重要来源。在某些地区,火耗征收比例甚至高达正赋的数倍,百姓苦不堪言,而官员们却借此中饱私囊,导致地方财政秩序混乱不堪。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