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军反攻与三藩的覆灭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略调整与准备,清军逐渐扭转了战场上的劣势,开始转入全面反攻。在湖南战场,康熙十七年(1678 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妄图以此鼓舞士气,做最后的挣扎。然而,此时的叛军已陷入困境,内部矛盾重重,士气低落。清军趁机发起大规模进攻,由贝子彰泰、总督蔡毓荣等率领大军从多个方向向吴三桂叛军发起总攻。在战斗中,清军充分发挥其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经过激烈战斗,终于突破吴三桂叛军的防线,收复湖南大部分地区。吴三桂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忧愤成疾,不久病逝。其孙吴世璠继位,继续负隅顽抗,但叛军已群龙无首,势力大不如前。
在福建战场,康亲王杰书率领清军与耿精忠叛军展开激战,清军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在军事打击的同时,不断对耿精忠进行招抚。耿精忠在走投无路之下,于康熙十五年(1676 年)重新归降清朝。清军在收复福建后,继续进军广东,尚之信在清军的强大压力下,也于康熙十六年(1677 年)投降。随着吴三桂的死亡以及耿精忠、尚之信的相继投降,三藩之乱的主要势力已基本被瓦解,只剩下吴世璠在云南等地苟延残喘。
清军乘胜追击,各路大军会师云南,对吴世璠叛军进行最后的围剿。康熙二十年(1681 年),清军攻入昆明,吴世璠自杀身亡,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最终被平定。
在湖南的反攻阶段,清军集中了大量兵力,对吴三桂叛军发起了猛烈攻击。贝子彰泰率领满洲八旗军从正面进攻,他们以整齐的队列和强大的火力冲击叛军防线。清军的火炮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密集的炮火轰向叛军阵地,摧毁了叛军的防御工事。总督蔡毓荣则率领绿营军从侧翼包抄,切断叛军的退路。在清军的两面夹击下,吴三桂叛军在湖南的防线逐渐崩溃。岳州、长沙等重要城市相继被清军收复。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后,试图重振士气,但已无法挽回败局。他的军队在清军的连续打击下,损失惨重,逃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