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1章 宋金和议与南宋的偏安(第5/8页)

已经退位,继位的宋孝宗赵昚是一位相对比较有抱负的皇帝,他起初倾向于主战,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南宋的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及主和派的影响,他也开始考虑和议的可能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期间,南宋还发生了一些其他事件。比如,一些地方官员和将领在抗金过程中,因为对朝廷政策的不满,出现了拥兵自重的情况。他们一方面继续抵抗金军,另一方面又对朝廷的命令有所保留,这也给南宋的内部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八、宋金和议的具体内容与影响(第二次和议)

公元1164年,宋金双方达成了第二次和议,也就是“隆兴和议”。其具体内容如下:

1. 南宋不再向金国称臣,改为称侄皇帝,即南宋皇帝是金国皇帝的侄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南宋的部分政治尊严,但仍然处于相对屈辱的地位。

2. 南宋每年向金国缴纳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作为岁币,比第一次和议时有所减少,但仍然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3. 双方重新划定边界,南宋放弃了一些边境地区的土地,如唐、邓、海、泗四州及商、秦二州之半。

第二次宋金和议的达成,同样对南宋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从政治上看,南宋虽然不再称臣,但称侄皇帝的身份仍然表明其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国家尊严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不过,相比第一次和议,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

从经济上看,每年缴纳的岁币依然加重了南宋百姓的赋税负担,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质量。

从军事上看,和议达成后,南宋朝廷再次放松对军事的重视,军队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抗金斗争的热情也有所降低。

例如,在“隆兴和议”后,南宋军队的训练强度有所降低,一些新的军事装备的研发和配备也受到了影响。同时,一些原本有志于抗金的士兵也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选择离开军队,导致南宋的军事力量进一步被削弱。

九、南宋的偏安局面及其特点

在两次宋金和议达成后,南宋进入了偏安的局面。南宋朝廷将都城定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在这里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

南宋的偏安局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