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50-160(第4/52页)

是从一开始就被重重勾去。

在一旁还有几乎认不出来的两个小字:“北京。”

折璇点上地图那两个几乎看不出的小字,主动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若得幽州,此地当为我朝北京。”

折璇心道,若能拿下幽州,此地方位的确比如今的北京大名府地理位置要更靠北,战略环境也更加优越,移作北京也不是不行。

可我总感觉你这话里有点别的意思啊。

但折璇没有深究。

现在不说肯定是有原因的,等到时候了自然会知晓。当务之急还是让赵昕尽可能地把话往外头倒。

总是一个人扛事盘算,很容易憋出毛病的。

“为何不取应州,云州一线?”

“文正公(范仲淹)与狄汉臣皆言,西线不如东线。应云一线无论是政治意义、民口、粮食积储,还是兵卒战力,都不如东线。”

辽国西京大同府的设立可比南京析津府的设立要晚得多。

而且事实上一直到近代解|放战争,山西境内的战争都打得比较艰难焦灼。

且封建时代唯一一个完成从南至北一统天下壮举的明太祖,也是选择幽蓟路线。

两位知兵大佬的共同建议在前,原历史线中大量的范例佐证,赵昕没理由不去选择成功率更高的那条。

折璇想了想说道:“文正公与狄枢密皆知兵之人,张钤辖(张亢)亦胆谋兼备,辅以区希范策应,纵不胜,亦难败,为何如此烦忧?”

赵昕放下地图,狠狠地搓了两把脸,沉声道:“新君继位的火只能烧一次。若是趁其病时未能取其性命,将来想再动手就难了。”

毕竟辽国不比西夏,是有长久和平先例的。而且人也是有惰性护和妥协性,几十年下来百姓已经习惯两国共处的局面。

比起打仗所要烧掉的海量军费,购买和平的岁币不过是九牛一毛。

若是辽国能减免一些岁币,他们会更愿意两国重归友好,互不侵犯。

而且现在夏国也被灭了,地缘危机得到了有效缓解,朝中也是倾向暂缓战事,先互相谈判拟定条件的多。

说着说着,赵昕就把放在膝上的地图给攥成一团:“若两国开战,毙其主力,取得速胜拿下析津府当为上上之选。也不知楚云阔他们现在走到哪了,有没有到析津府啊……”

第152章 平辽间者

赵昕的计算能力的确不错,就在他念叨出使辽国使团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