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又如何谋万世呢。
苏定方是兵部尚书,他考虑问题,更优先从军事角度来考虑。特别是他现在管的兵部是军政体系,主管军费开支预算、装备后勤这些,下意识的总会去考虑军费开支啊,装备费用啊,将士薪俸等等。
而张超做为皇帝,考虑的是保证大华在海外的利益同时,既要扩大影响力,又还得保证朝廷的核心利益。
这个核心利益,就是要让中央朝廷,尤其是中原的力量,一直要有绝对性的优势。
他不会去走唐玄宗的老路。
唐玄宗的天宝十节度设立,虽然短期内挺爽的,省了朝廷许多麻烦,但那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反而是动乱之源。
大华现在的军制是常备军制,也是职业军官士官加上义务兵制。这种制度下,其实比起府兵制,那种战时征召,战兵解散归乡的制度,更需要防范。因为兵马长期在营,不免兵随将走,甚至是将领拥兵自重的局面。
哪怕现在大华也针对这些做了许多防范,比如说军队平时统兵将领只到营一级,营以上非战时都是不统兵。战时才设立营以上的各级编制,集结兵马。
但该防的还是得防,提前预防,总好过出了问题来堵。
有的时候,张超也想着过过太平日子就好,关起门来管好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也不要去管外面的世界。
反正以如今大华的实力,真要偃武修文,那么百年盛世肯定能保证的。大华不打别人,百年内,谁敢来打大华?
可这种舒适的念头每次也只是冒出来一下子,很快就被他抛到了一边。有能力扩张的时候不扩张,等这个机会过去了,再想有这样的机会可就难了。
如今的大华与其它诸国,相差的实力是最大的时候,但这种差距也不会是一直如此,大华的技术,大华的治国策略,哪怕再对他国封锁保密,可总会慢慢的传出去,会被别人学习。
到时这种实力的差距也就会慢慢的缩小,甚至有可能被别人后来居上。
要保持扩张,不断的开拓,虽然越往后越难,也还会因此带来不少其它的新问题。比如对于殖民地的管理,对于诸侯的控制,甚至是对于军队的控制力问题。
毕竟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