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担任左徒后,不负才华,不辱使命,积极施行美政,取得了草宪变法带来的显着成效;即使在楚怀王、楚项襄王不信任下,二次被流放,长达十八年的时间,依然坚守正直高洁的品德,不顾个人安危,直察直谏,忧国忧民,为强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奉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约举屈原应对的两件事即可管见。
屈原出使齐国时,遇到国舅带着一帮人骑着马,大肆践踏农田,屈原当即对国舅严词训斥,赔偿了毁损的庄稼。
屈原到齐国后,孟尝君田文为了留下屈原,愿意让出相位,屈原拒绝了齐国递出的"橄榄枝"。为了齐楚达成联盟,他顾全大局,选择与齐王指定的义女完婚,这份诚意最终感动了齐王,屈原完成使命后果断回国。
圣人孟子亦为之赞叹:屈原,楚之幸也。
(三)伟大的诗魂
屈原因创作《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渔父》等等流传千古的诗歌辞赋,而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人曾如此说:从屈原开始,才有了以文学着名于世的作家。
屈原的这些作品真就有这么高的文学成就吗?
的确如是,当你细细品完屈原的诗歌辞赋,你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伟大的三闾大夫屈原,带着楚风,带着"诗魂",正向你走来。
《离骚》是屈原最有名的诗篇,最能体现屈原的治国思想。他用"香草美人"的赋比兴手法,灵活运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将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融入其中,全篇极富想象力,辞采绚烂,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很有美感。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等,这些名句至今广为传诵。
《离骚》与《诗经》并称"风骚》,且《离骚》文学成就在之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多有五言句、七言句,句中句尾用"兮"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形成着名的"楚辞"体。《离骚》一问世,即大受喜爱,广为传诵,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