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最后写道:
据德克碑云,中国拟造轮船,请以西法传之中土,曾以此情达之法国君主,君主允之,令其选国中之匠与之俱来,未知确否。现
左宗棠对英国人讨厌至极,闽浙要办的任何洋务,他只让法国人参与,而不准英国人染指,更不让英人得些许之利。
英国人始终恨左宗棠,左宗棠到死亦恨英国人。
一月后,圣谕到达,批准左宗棠
左宗棠奏现拟试造轮船并奏覆陈筹议洋务各折。览奏均悉。中国自强之道,全
很显然,朝廷对左宗棠第二个折子的观点持不同意见,留中不
接旨之后,左宗棠自是满心欢喜,感觉前路一片光明。随着机器的陆续购进,左宗棠开始委员赴各省招募中国工匠并船政学堂的首期生员,又命胡雪岩
日意格由法国回到福州后,马上便被左宗棠札委为即将设立的船政局正监督,总揽船政局除经费以外的所有事务。
日意格奉到札委登时喜得一蹦三尺高,他一面催促胡雪岩加速选募工人,一面急函
德克碑倒也真是听话,他接到日意格的信时原本正
三天后,趾高气扬的德克碑带着所有人众,包轮船离开巴黎,向大清国行来。德克碑如此匆忙返闽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日意格
1867年至1871年
创办福州船政局首期费用为四十七万两白银,除胡雪岩原向英国东亚银行借款三十万两白银外,左宗棠又派员自筹了十七万两。该局日常所需银款,自设立之日始,奉旨每月由闽海关拨银五万两使用。该局札委日意格与德克碑分任正副监督,工头亦由法国人担任。
福州船政局最先只有二十几名法国匠师、五十余名中国匠师,招募本地的做工人员一千七百名,后随着规模不断加大,法国匠师陆续增至一百余名,做工人员也达到了约二千三百名。
福州船政局由铁厂、船厂和船政学堂三部分组成,是当时大清国唯一的一所专门制造汽轮船的大型制造工业。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招十六岁以下的学生,分前学堂(造船班)、后学堂(驾驭班),体制悉按法国海军院校成规。
因福州船政局设
三
这时,陕甘一带地方,因连年歉,爆
朝廷原打算把官文调过去,哪知把他传过来后,听说让他去陕甘,他竟然一跤跌倒,昏倒
经过反复商量,慈禧太后决定把左宗棠调离闽浙。左宗棠现
圣旨跟着就下来了,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准杨岳斌开缺回籍养病,左宗棠转补陕甘总督。左宗棠所遗闽浙总督一缺,放马新贻补授。著英桂署理福建巡抚,放徐宗幹转补浙江巡抚。
左宗棠接到转补陕甘总督的圣谕后,脑海顿觉一片空白。心里想的是:船政局完了!因为马新贻根本不赞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