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01章 兴王朱祐杬(第9/71页)

,杨慎在礼部考场侍奉杨廷和,杨慎看到了后十分喜欢崔铣奇隽的文字,向父亲推荐,杨廷和于是提拔崔铣为《诗经魁,崔铣知道了后用“小座主”称呼杨慎,二人结为知己,更是尊杨廷和为“座主”。

当宁王朱宸濠将此事公之于众后,瞬间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什么是“座主”?

即乡试会试的主考官,高中士子尊称其为“座主”。

大明沿用唐宋两朝的科举制度,读书人参加县、省、全国三级考试。县试合格者为秀才;省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国为会试,考中者为进士,每逢乡试与会试,主考官都由礼部任命。

特别是会试,主考官往往由皇帝亲自挑选并任命,参加乡试与会试的读书人,若考中举人或进士,则要拜本科的主考官为座主,而座主则称这些弟子为门生。

换句话说,文臣缙绅其实就是通过这种特殊关系,暗中提携后辈培植党羽遴选继承人,而会试主考官也成为了文臣缙绅人人竞争的美差之一,足以光宗耀祖的那种。

毕竟一旦担任考官就可以施恩于广大的士子,间接相当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利益团体,培植自己的党羽,形成自己的势力。

所以大明朝也有当权的重臣选派自己党羽的考官施恩于考生,借此笼络这些士子,或者支持某人充当考官,以支持某人作为考官的利益换取某人的投靠,这就是科举制度中利益交换。

比如魏忠贤曾经想笼络贺逢圣,就派人通知他担任主考官,借此施恩于贺逢圣,但是贺逢圣本人自然是不屑于与魏忠贤为伍的,所以没有答应。

对于座主和门生的关系,朝野上下一直是持一种肯定的态度。他们并不反对这种主考官向考生树立私恩的行为,因为座主的称呼源于老师,但比老师更受人尊重。因为座主兼有老师和仕途领路人的双重身份,大明朝的座主,一般都是皇上的股肱大臣。如解缙、方孝孺、杨士奇、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内阁大臣,都曾担任过会试的主考官。他们一旦掌握大权,便会提携重用自己的门生。

李东阳这老狐狸就公然表态支持,称:“座主门生是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的东西,他甚至对宋代时期因为害怕考生与考官因私废公,所以曾经革除这种过,结果就是党派纷争愈加剧烈,党派纷争愈加剧烈。”

所以说,门生对座主,无不奉事惟谨。这里头除了师生之间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