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这老狐狸就公然表态支持,称:“座主门生是科举诞生以来就有的东西,他甚至对宋代时期因为害怕考生与考官因私废公,所以曾经革除这种过,结果就是党派纷争愈加剧烈,党派纷争愈加剧烈。”
所以说,门生对座主,无不奉事惟谨。这里头除了师生之间的道义,也蕴含了一些功利的因素。
说的难听一些,座主和门生的关系,说穿了,就是树和猢狲的关系。树大猢狲多,树倒猢狲散,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座主对门生,是提携和保护;门生对座主,是依附和顺从。
不过问题在于,这种事情你不能当着皇帝陛下的面儿说,不能公然摆在台面上来。
毕竟这科举中的座主门生潜规则,是一种皇权体制下树立私恩的行为,皇权的专制要求天下臣民都忠于帝王,是不允许这种行为出现的,所以宋朝才一度革除禁止互称座主门生。
然而皇帝本质上还是需要一层一层的任命官员来治理整个国家,他无法依靠一个人来治理整个国家,选拔人才也不能依靠他个人就完全决定,这些都需要固定的机制运行,所以座主与门生关系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大明王朝这些皇帝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却被人直接打脸了。
宁王朱宸濠这个狠人偏偏就这么干了,而且还是举出了实证。
结果就是皇帝朱厚照再次震怒,下令将崔铣和杨慎打入诏狱严加拷问,究竟是谁给他们的胆子,胆敢如此藐视朝廷如此藐视皇权!
而杨廷和为了救下自己的独子,或者说为了保护这种默契的科举利益交换,维护座主门生的科举潜规则,选择了向宁王朱宸濠低头,最后结果就是崔铣流放戍边,杨慎再次名落孙山,而兴王朱祐杬则晋升为了礼部尚书。
这一次朝堂争斗,宗室成员可谓是大胜!
汤昊思考着锦衣卫传递过来的这些消息,将目光锁定在了兴王朱祐杬身上。
这位兴王殿下,看似不显山不露水,却无疑成了这一次次朝堂争斗的最大赢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