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家三外婆果然知道这个,给大家解惑“招了六个。”
柳氏也知道这些事,有些惊讶“才六个我还以为至少七八个呢。”
舒家三外婆道“大宗师年轻有才华,招的肯定也是一个顶两、有能力的人,六个肯定够用。”
柳氏望着顾思“完了,你得多煎熬两天了。”
学政的幕僚都是要
顾思故意皱了脸,逗得舒颖他们都如着笑了起来。
舒颖安慰儿子“没事,最多五天,也不会等得更长了。”
舒秩
“一般天,也不是绝对的,偶尔有可能会多一天。”顾思抢着答,不然他舅母要是回了这话,定是带着斥责的。
古代的家长太爱骂小孩子了,这个舅母还是轻的,村里其他家长骂两句动不动就上手。
为此,顾思很感谢舒颖,她有这个时代极难得的温柔开明。
“咱们西乡县学额是多少来着”柳氏这个时候好奇的问。她一直长
“我知道录几个秀才,十七个”舒秩举手抢答。
舒颖看侄子一眼,有些不确定的应着“我怎么记得,好像是十三个”
她转头去看顾思,舒秩也望着他。
顾思肯定两人,点头道“都没错。小县一般录七八个,中县录十六七个,咱们西乡县录十三个。不过这是最终的覆试名额,初场要多三成到五成。”
“多三成是几个怎么算”舒家三外婆问自己孙子。
舒秩本想拿“十七个”来答,反正顾思都说没错了,一定问怎么算,一下子不会了。
“没算盘和纸笔的时候,心算可以先算十的三成,再算三的三成。”顾思引导。
舒秩一下子算出来了,高兴的很“三加零点九再加十三,十六点九个人。”
舒家三外婆失笑“人哪里有半个”她望了一眼优秀的侄外孙,再望一眼自己孙子,叹口气。
顾思都考院试了,舒秩连完篇都还没有,差距怎么就这么的大呢
顾思夸舒秩“算得很准,你现
“那当然”舒秩挺了挺胸,当即表演多五成怎么算,算完后说,“那咱们西乡县初场会录十七个到二十个人之间。”
“对。”顾思应着,具体的夸了他。
舒秩很高兴,说起自己学堂里的同窗怎么怎么样笨。
顾思耐心听完“不能骄傲,还要好好学,将来考苏贡生的散馆。”
舒秩点头“嗯”还想表现,就问,“那大县是录多少人”
“大县录二十一或二十二人。”顾思回应。
舒秩先心算,没算出来,低头扳着指头算“那初场就是二十八到三十三人对不对”
顾思点头。
柳氏又问“拨府的学额是录多少”
府学里的生员都是从底下各县里录的,是以拨府与每个县的考生都相关,大家都会弄清楚,顾思回应“拨府没定额,一般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