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黄蓉的身份也被他从郡主提成了公主,封号为辅国公主,文官们因着黄蓉这几年的功绩也没敢开口阻拦,何况她要娶的也是一个公主。
两国公主联姻,这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朝堂上碍于王家兄妹的强势没人敢出声反对,但民间可不管这些,尤其是那些娶不起媳妇的男子。
黄蓉很生气,直接放话让那些人要怪就去怪前朝皇室,他们娶不起媳妇关她们什么事?要不是前朝无耻的将女人当做物品一般送给敌人,他们也不至于没媳妇。
王兮也借此机会添了把火,直接公布了全国的男女比例,顺便宣布了女子同样可以得到国家给予的土地使用权。
且这土地使用权只在该女子名下,即便嫁人也同样跟到夫家,但不管何时,只要女子死亡则会将土地收回重新分配。
这样一来,民间的重男轻女之风便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王兮的新律法对土地管控严格,甚至不许私下开荒,多一个女儿便能多一份土地,这谁能拒绝?
这政策一出,有的百姓不舍得土地,就不会早早的将女儿嫁出去,女孩们的身体健康也顺带的得到了保障。
与此同时,岛国那边的银矿不断被开采,朝廷有了这个额外收入,也有了底气,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和现代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一样,在大明,前三年用来识字和学习简单的算术,后面六年则看自己,想继续读书的可以继续读,不想的可以选择学手艺。
教科书是王兮弄出来的,包罗万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学校里没有的。
王兮和黄蓉兵分两路监督,一南一北强制执行,若是遇到阻拦,不管对方是什么身份都可先斩后奏。
在这两位公主的高压下,全民政策推行的很是顺利,就连大人们也因为新出现的简体字而认识了不少字。
最后一个学校落成时,大明也迎来了新的一年,王兮和李莫愁回了宫,黄蓉则带着华筝去了桃花岛。
王栩和王兮商议了一番,决定更改国号,大明不是不好,而是王栩觉得有更好的。
他口中更好的,灵感来自于王兮一力创办的出版社和书店,叫做新华。
王兮没反对,所以新年祭天时,王栩就当众宣布了此事,自此,大明更名为新华,这一年便是新华元年。
新华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