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叔夜介绍道:“西夏在宋夏战争中掳掠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在建国称帝之前,西夏每年都可从我大宋得到‘岁赐’的白银万两、绢万匹、钱两万贯,这是夏国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在沿边榷场,党项人还以境内所产的青白盐及畜产品换取我大宋的粮食、茶叶和其他手工物品,这些物资都是西夏百姓的必需品。可李元昊穷兵黩武以后,我大宋停止‘岁赐’,关闭榷场,不准青白盐入境,禁止双边互通来往,从而给夏国以致命一击。在夏宋战争中,虽说李元昊取得了胜利,但本国也伤亡了很多人马,正如方才陈大人所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致使李元昊为发动战争而点集人马越来越困难。”张明远听了了然不惑,叹息不已。
张叔夜接着道:“按照西夏兵制,各部落青年平时从事生产,战时全民皆兵,不是当正军,就是从事杂役。一声点集,由部落首领带领,立即出动,还要自备马匹和粮食。李元昊称帝后,连年对宋用兵,使田地无人耕种,牛羊无人放牧。连不少部落首领也反对再战。”
张明远道:“没想到,党项人也并不容易。”费无极道:“不必同情他们,如若党项人俯首称臣,那会有战火纷飞。”种浩道:“不错,党项人穷兵黩武许多人,得到了什么?不过是不毛之地。”种溪道:“这话也不能这样说,兴庆府和西平府也非不毛之地,再说贺兰山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于不毛之地,我看回鹘才是。”费无极看向张叔夜,问道:“大人,后来如何?”
张叔夜叹道:“连年征战,穷兵黩武,致使党项人苦不堪言,使得西夏百姓饮无茶,衣昂贵,怨声载道,以致民间有‘十不如’之谣。 加上西夏与辽国之间又出现了嫌隙。由此西夏愿意议和。康定二年正月,李元昊派人到泾原乞和,又派归塞门寨主高延德到延州,与知延州范仲淹约定正月二十九日至保安军。范仲淹看到高延德后,发觉李元昊并无诚意,且无表章,不敢上报朝廷,于是派监押韩周携带自己写的劝和信,同高延德一起送到李元昊那里。”
张明远听了这话,叹道:“范仲淹大人镇守边关也算劳苦功高。”费无极道:“他不只劳苦功高,还智勇双全。”种浩得意洋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