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晴林雷姐弟决定还是按原计划添一条生产线,做农产品加工。恒温棚是林爽的想法,暂时没被姐弟俩采纳。
和薛总监聊了将近两个小时,薛总监另有安排,主动提出最近去农场实地观摩,林爽自无不应。
下楼一上车,林爽便让方规发表意见。
林爽的兴奋溢于言表,她的观念里,像这样的投资大佬,时间都是很宝贵的,愿意临时为她空出两个小时,想必对林家农场感兴趣的程度不一般。
方规旁边玩了俩小时手机,这会儿眼睛累,打了个哈欠,眨眨眼,说:“我有意见,但是你肯定不爱听,我不讲。”
林爽不以为意,也没感觉被泼冷水,“薛总监好有经验好专业,她问的第一个跟农场经营有关的问题是本地合伙人哎。”
农场所在的村子虽然属于申城,最近两年也有不少商业出身的农场主,但归根结底,国内目前仍属于乡土社会,或者说是本地村民的社会,在外人介入当地农业生产的那一刻,便天然地站在了本地村民的对立面。
好在林可晴和林雷的父辈是本地人,当年决定做农场,也找了一位一表三千里的亲戚做合伙人。
林爽清晰地记得,在她回答这个问题时,薛总监的反馈称得上正向,连连点了好几次头。
去传媒公司的路上,林爽半是诱导半是兴奋,复盘了一路,越复盘越觉得有戏。但她也不是那么乐观天真的人,知道即便薛总监真的感兴趣,中间要面临的问题有很多,又问方规怎么想。
方规懒洋洋道:“你连正儿八经的商业规划都没有,咨询我,我还得掰开揉碎给你讲清楚。讲清楚了结果你还不乐意听。我不要。”
林爽自动忽略了后一句,“商业计划书我有的啊,我熬了三个半夜写出来的。你不让我给人家。哎对了,你为什么不让我给薛总监看?”
方规捂住了眼睛,“啊我的姐姐,你那叫商业计划书吗?你那叫‘如何用黑体加粗劝退客户和投资方’。”
林爽乐呵道:“那你帮我写,你是专业的。”
方规:“我不。”
林爽停稳车,胳膊肘搡她,“帮姐姐写一个嘛。”
方规态度坚决:“不。”
林爽软磨硬泡半天,方规稍微松了口,“我不做免费劳动力,而且你得跟林姨商量好,林姨同意。”
林爽琢磨着说服林可晴还不容易,满口答应下来,至于报酬,“现在可不是几页ppt就能薅羊毛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