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手拈须髯,想了想道:“臣的意思还是暂时退一退比较好,一旦不能速胜,必然会陷入敌军内外夹击的被动局面,于我军十分不利。况且瘟疫猖獗,我军战力大减,太原守军知道辽国援兵已至,士气大盛。拼死抵抗。此时撤军或许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赵匡胤没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良久之后突然来了一句:“你对朕最近的安排怎么看?”
赵普一愣,不知道赵匡胤指的是什么,赵匡胤微笑不语。赵普瞬间反应过来。忙点头道:“恰如其分!嫡长子已经成年,早就应该出来帮助陛下做事,要我说陛下还是有些保守,应该将更多的权力放在嫡长子身上,早些熟悉政务国事。”
赵匡胤笑了笑,走到芳华阁上示意赵普坐下说话,端起酒杯道:“来,先生操劳国事,辛苦非常,这一杯朕敬你!”
赵普立马起身,诚惶诚恐:“这些都是为臣者应该做的事,不值得陛下如此。”
赵匡胤笑着让他坐下,发自肺腑道:“我也有意让德昭出来做点事,可心里有所顾忌啊。”
赵普作为当年金匮之约的见证人,当然知道赵匡胤话里的意思,正色道:“陛下这话臣明白,但恕臣直言,今时不同往日了,当初太后此举是担心大宋重蹈周国的覆辙,故而用了这个办法,可现如今陛下诸子俱已成人,幼主当国的可能性已经没有。金匮之约存在的意义也已消失。父死子继乃是天道,兄终弟及乃是私理,岂有背天道而全私义的道理呢。”
赵匡胤听完长出一口气,他想听的就是这个,伸出筷子给夹了着鱼肉:“我也是这个意思,但光义是我同胞兄弟,又跟随我南征北战,功劳不小。太后生前又有金匮之约,我担心他心里会有什么想法。”
赵普接过赵匡胤给的鱼肉,一口吃下去:“陛下登基,诸子皆未封王。晋王是第一个,又是大国赐封,这等殊荣就是陛下不忘兄弟之情的证明,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臣的意思,光是一个开封府尹还不够,再将晋王手中的禁军指挥也一并拿掉,一来以防万一,二来也可让晋王彻底明白陛下的意图。省的将来麻烦。”
赵匡胤哈哈大笑:“知我者。先生也!”
不日圣旨下达,免去晋王赵光义殿前都指挥使的职位,封检校太尉,兼管礼部。食邑加封五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