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还有一片很大的菜地,种了不少青菜。厕所则在菜地的角落,是个用茅草搭成的茅草房。整个知青点和菜地,都用竹篱笆围着圈了起来,只在前方留了一个进出的大门。苏茉凭着记忆,找到了原主住的那间房。这个年代的农村,很少有锁门的习惯,知青点也是这样,房门只是栓了起来,并没有上锁。苏茉拉开门栓,推门进去。房间很大,里面盘了一条很长的炕,估计睡五六个人不是问题。现在知青不多,三个知青睡一间房,倒是十分宽敞。苏茉这间房住的,都是跟她同一批下来的。她们来的时候赶上秋收,根本没时间去置办东西,所以房间也没有柜子之类的。只能跟老知青借了两条凳子,找了几块木板拼成一个简易的木台,把行李先放在上面,常用的则放到炕上。苏茉找到原主的铺盖,上面叠放着她前几天洗的衣服,想来是两个室友帮她收的。她们刚来,都不适应,互相扶持鼓励,所以关系还不错。原主当初匆忙下乡,并没有准备什么,铺盖也很简单。只是在炕上铺了个草席,然后在草席上铺上床单,一张夏天用的薄被,类似后世的空调被那种,连枕头都没有。也不知原主那娇小姐是怎么忍下来的。原主下乡的时候,是带了两个皮箱来的。两个皮箱,一个在炕上,一个在木台上,一大一小,都挂了锁。苏茉虽然融合了原主的记忆,大致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但还是自己亲自清点一下有存在感。最主要的,是那两本巨额存折。看书的时候,书中并没有写具体数额,只用巨额带过。而原主,存折和房契是苏父在她临下乡前才匆忙塞给她的。她塞进夹层后,还没来得及看人就没了,所以原主也不知道是多少钱。苏茉真是好奇极了。凭着记忆,苏茉在原主放在炕上的那个皮箱的暗兜里,找到两个皮箱的钥匙。苏茉先打开大皮箱,在夹层中拿出那两本存折,忽然有点紧张。见证历史的时刻到了,姐妹们!两本存折,一本看着有些旧,应该是用牛皮纸制作的,表面粗纤维材料清晰可见。上面写着“活期储蓄存折”几个字,上面还有一个花纹,下方一行小字,只是有点褪色了,她没看清是什么。50~60年代存折封面一本比较新,橘黄色封面,上面有一段伟人语录,下面印着红色的“活期储蓄存折”几个字,在下方是黑色字体的“中国人民银行海市分行”。封底也印着了一段八届十一中全会公报的摘要。很有这个时代的特色。70年代存折(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苏茉先打开新的那一本,户名上写的是莫玉蓉,原主的妈妈,下方还有银行的盖章。右方是手写的记录,只有三次存入的记录,并没有支出的,每个记录后方都有记账和复核人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