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身边现放着那许多皇子不用,偏派你一个公主回来主事。当南书房里的肱骨之臣们,都是酒囊饭袋吗?”
“哦,不容易,马齐大学士,终于肯跟本宫讲理了。把他绑起来吧。”
两个侍卫把马齐,用绳子约束在凳子上。海枫依旧坐着,笑对南书房里的群臣。
“他这么想,你们估计也不服。本宫明说了吧。哪位皇子回来,都不合适。汗阿玛,中了巫蛊之术。太子哥哥,不敢离开左右半步。保不齐,谁要是回来,动了歪心思,想在龙椅上坐一坐,紫禁城岂不成了笑柄。伊桑阿,过来宣旨。”
海枫拿出密封的黄绫子袋,伊桑阿接过来,把东西给南书房里的群臣,挨个看了,上头印记完好,从没被打开过。然后才请了剪子,当着所有人的面,小心拆开。
这封密旨的内容,海枫几乎倒背如流,懒得再听一遍。
前半段啰里啰嗦,非常隐晦地,把康熙无法理政的情况,解释一遍;后半段,则要求在京大臣们,拿出对索额图的处理办法。
<divclass="contentadv">两道旨意,其实这后一道,才是先写好的。
而给予海枫临时接管京城的权力的那一道,完全由拿到玉玺的太子,一手操办;太后的印信,由五公主帮忙,偷偷盖上去。
旨意宣读完毕,还在大臣们手中,传阅了一个遍,才回到海枫手中。
太子担心手足回京,趁乱篡位的小心思,大臣们当然能够体会。但叫他们完全接受一个女子的领导,这道心理防线,很多人都越不过去。
海枫知道,很多大臣都在心里,悄悄地像马齐那样在质疑她,甚至骂她,但海枫不在乎。
要是挨几句不痛不痒的骂,就能靠近皇位,成为女帝,那她可以站在乾清宫的正中央,从早到晚挨骂。
有人开始骂她了,也是一种,正在接近成功的迹象。
“诸位既然都知道了来龙去脉,那本宫也说句实在话。本宫回京,不过受太子哥哥所托,带回来一个主意而已。请诸位,随本宫出去看个东西。见了这个东西,诸位便知道,本宫只是个传话的,哪儿有马齐大学士口中,那般厉害。”
伊桑阿率先带头出去,站在海枫这边的几个大臣,也默默地出去了。剩下的人抱着一种且看看的观望态度,随人流走出去,就连干瞪眼被手动消音的马齐,海枫都让侍卫,把他连凳子整个抬出去了。
众人都出来后,最先看到的,便是他们凌晨进来时,院子里没有的一样怪东西。
海枫当初按英伦街头电话亭的风格,画的图纸。结果负责制造的黄履庄嫌‘不美观’、‘太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