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王静则倒有些希望这个小舅父能站在阿娘这一边,她还在广陵郡时,也见过和离之妇人,那人还是养母的手帕交,无儿无女,娘家不帮,婆家又四处添堵,过的实在艰难,只能靠养母时而接济。章朝虽对女子宽松,但若家中能有男子撑着,不至于被说闲话。虽阿娘不是那妇人,她也不怕这些腌臜事,却也希望,离开王家之后,一切安稳前,能少些麻烦。
*
五日后,王家门前
轮值的门房本在打瞌睡,骤然听到一阵马匹嘶鸣,从混沌中惊醒,定睛一看,台阶下是一队骑马之人,那马匹高大,头方目圆,胸肌饱满,马尾编作辫子。有路过的识马之人,认出是陕西路特产的秦马,既编了尾辫,说明还是战马。
为首的马上之人,身着红衣,披黑色轻甲,马尾高竖,少年英气,门房见此忙奔下台阶迎客,轻声询问,“请问郎君尊姓大名,来府可是有要事?”他不曾记得这两日说有贵客要来啊。
赵长胤越过他看向这座宅子,青瓦红檐,玉石雕栏,大门上铆着金钉,仅檐下“太师府”三字,便是一片恢宏之气铺面而来。
这就是父亲所说的三槐王家,他姐姐的夫家。
赵长胤从马上一跃而下,足足六尺的身形(一米九)投下一片阴影,因为正在变声,他的声音更沉,一本正经说话时,很能唬人,“洋州赵氏,赵长胤,寻我家姐,当朝中丞夫人。”
门房讶异,原来这就是赵娘子的弟弟,可不是说是个16岁的少年么,他看着眼前这个高出他一截的人,心觉可怖,骑马而来,又身披轻甲,不像寻亲,倒像是寻仇。
他只得连连讨好道,“原来是赵小郎君,小人眼拙竟没人认出来。您先进,小人这就唤人去给赵娘子通禀。”
赵长胤看向身后五人,这几个都是赵父临走前为他选中的好手,上过战场的退卒,一路护送他从洋州至长京城。赵家是武将,看兵如家人,但初到王家,他也并不想惹麻烦,是以主动问道,“他们可否随我一同进去?”
之前来消息,只说人到了,去通报一声,并没说如何安置,门房略略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