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场景:宛如一只仙鹤亭亭玉立于鸡群之中。其含义在于将某个人的仪表风度或者才华能力与周边众人相比较时,展现出格外显着和引人瞩目的特质,仿佛那只独树一帜的仙鹤般脱颖而出。
从语法结构上来看,“鹤立鸡群”属于主谓式短语。在具体运用到语句当中时,可以充当多种成分,例如作为宾语来表达核心对象的独特性;也能够以定语形式修饰主语,进一步凸显其与众不同之处;甚至还可以用作状语,生动地描述主体在特定情境下展现出来的超群表现。同时,该成语通常蕴含着积极向上的褒义色彩,用以赞美那些具备非凡品质和卓越才能的人物。
成语出处
“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东晋·戴逵《竹林七贤论》)1
后人据此典故提炼出“鹤立鸡群”这则成语。1
成语典故
嵇康,表字叔夜,乃是三国时期谯郡铚地(也就是现今安徽宿县西南部)人士。他身处于魏晋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不仅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更是文采斐然的文学家以及造诣极高的音乐家。
曹魏正始年间,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这几位名士时常相聚于当时的山阳县(即如今河南修武周边地区)那片清幽的竹林之下。他们在此纵情饮酒,放声高歌,高谈阔论玄学之道,这般洒脱不羁的行径使得世人将他们合称为“竹林七贤”。
然而,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面前,众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立场和选择。嵇康、阮籍以及刘伶三人对于掌控着朝政大权的司马氏集团始终秉持着坚决不合作的态度;反观山涛、王戎等人,则陆续投身于司马氏麾下,并凭借自身才华得以历任要职,最终成为了司马氏政权的心腹重臣。
只可惜,天妒英才,正直高洁的嵇康后来竟遭到奸人的构陷污蔑,最终惨死于司马昭之手。据史书详细记载,嵇康本人堪称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他身形高挑修长,仪表堂堂且举止优雅飘逸,仿佛仙人下凡般令人瞩目。
此外,嵇康还有一个儿子,名为嵇绍,表字延祖。此子亦是生得一副好相貌,体态魁梧伟岸,面容俊秀聪颖。当他置身于熙攘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