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运用示例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民建分会倒是有成绩,可不是我潘某人的,我不过滥竽充数,挂个空名罢了。”
老舍《习作二十年》:“两集中各有一篇稍象样子的,但多数还是滥竽充数。”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近年来,社会上各处都把‘专家’名称特别提出,表示尊重。我为避免滥竽充数的误会,常自称是个‘跑龙套’的角色。”3
成语辨析
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滥竽充数”与“鱼目混珠”均有以假充真之意,但“滥竽充数”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可以用于人或者物,也可用作自谦。而“鱼目混珠”则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5
参考资料
[1] 《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编着. 文字上的中国 成语[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8.01:132
[2] 禹田编写. 成语故事[M]. 北京:同心出版社, 2015.05:97
[3] 汪柏田主编. 解析辨考成语教学词典[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12:251
滥竽充数?是一则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每次听吹竽时,都会让这300人一起合奏。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他看到这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便跑到齐宣王面前吹嘘自己的吹竽技艺高超,齐宣王听信了他的吹嘘,将他编入了吹竽队中。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装模作样,混在队伍中,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过上了舒适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但更喜欢单独演奏。南郭先生得知这一变化后,意识到自己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连夜逃走。
?寓意?: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它告诫人们,弄虚作假终究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最终会露出马脚。真正的成功需要真才实学和勤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