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邯郸学步”贻笑大方:不能怪燕国少年笨,而是“邯郸步”太难!
任何事固步自封,不会创新注定不会长久
参考资料
[1] 《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编着 · 文字上的中国 寓言[M] ·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18.01:43
[2] 迟红叶编写 · 写给孩子的中华成语故事 故事里的中国 市井篇 全新彩绘版[M] · 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 2018.02:14-15
[3] 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 · 汉语大词典 第10卷[M]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1986.11:603
听着语文老师温柔地讲解,我面前渐渐浮现出来一个画面———燕国少年正趴在地上,满脸都是灰尘和汗水混合而成的泥渍,眼神中满是懊悔与无助。周围路过的赵国人都对着他指指点点,笑声不断传入他的耳中。
就在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者,他身着一袭白衣,仙风道骨。老者缓缓蹲下身子,看着少年说道:“年轻人,莫要沮丧。你虽失了原本走路之法,但你有一颗求进之心,这便是好事。”少年抬起头,眼中燃起一丝希望。老者接着说:“邯郸之人走路优雅,乃是因为内心宁静平和,身姿舒展自如。你只学其形,未悟其神。”说完,老者亲自示范,他的脚步轻盈且富有节奏感,同时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少年似有所悟,尝试着按照老者所说的去感受自身的心境,慢慢站起身子,一点点摸索着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步伐。在老者的引导下,少年逐渐找到了平衡感,终于可以摇摇晃晃地行走了,他满心感激地望向老者,此时阳光洒下,仿佛给两人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少年向着老者深深鞠了一躬,“多谢长者指点,晚辈定当铭记于心。”老者笑着摆摆手,“日后行事万不可再如此莽撞,学习之道需循序渐进,且要懂得融会贯通。”少年连连点头。
此后,少年留在邯郸城中,一边靠打些零工维持生计,一边继续观察邯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