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这个鲁国人终于心满意足地拿着被截断的竿子走进了城门,还不忘回过头来向那位给他出主意的老人道谢。只是不知道,当他事后回想起来今天发生的这件事时,会不会意识到自己其实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决定呢……
执竿入城启示
“执长竿入城门者”:做事死板,不会思考,不懂变通。
“老人”:自作聪明,好为人师。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点【寓意】:
这看似只是一则令人捧腹大笑的普通笑话罢了,然而当我们深入思考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时便会发现,它实则向人们传递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生哲理——那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切不可陷入片面和固执的泥沼之中,更不能对事物的变化熟视无睹、不知变通。
在寻求灵活变通的时候,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必须与最终期望达成的目标相互匹配、相得益彰才行。实际上呢,这位年轻小伙子完全用不着截断手中的竹竿呀,他大可以将这长长的竿子平放在地上,然后拖着它轻轻松松就能够进入城中了。
伴随着语文老师那轻柔温和且极具耐心的讲解声,我的眼前仿佛徐徐展开了一幅生动鲜活的画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充满古朴韵味、散发着岁月沧桑气息的城楼大门。此时此刻,城门口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挤满了一个个满心期待想要快点儿进城去的人们。然而,就在这支长长的队伍前面,有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正站在那里愁容满面、束手无策。原来啊,他此刻正被自己手里拿着的那根长长的竹竿给难住了:这么长的一根竿子,到底该怎样才能顺利地带进城里头去呢?经一老者提醒他截竿而入。
此事传出去后,众人皆笑这二人愚笨。数日后,城中举办智者大会,悬赏千两黄金求能解决难题之人。那执竿者与老者听闻,竟一同前来参赛。众人见状,更是哄堂大笑。
主持者出题,若遇窄巷,马车宽大不能过,当如何?执竿者抢先道:“可拆车而过。”众人皆惊。老者也不甘示弱,说道:“可抬车越墙而过。”众人笑得更厉害了。
这时,一位少年走出人群,说道:“只需卸下车轮,侧身推车即可。”语毕,全场安静下来。主持者大喜,欲将赏金赐予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