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其中一只大雁似乎因为对南方的深深眷恋,飞行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差点跟不上队伍。它不时回头张望,眼中流露出一丝不舍和犹豫。尽管如此,它依然努力扇动翅膀,紧紧跟随大部队前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群大雁尚未抵达北方,却已提前知晓那里的沙漠地区常常会遭遇狂风大雪的侵袭。相比之下,江南此刻正值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美好时节,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于是,有几只大雁不禁心生迟疑,或许应该暂且留在这美丽的江南,再享受半个月的明媚春光。毕竟,这里温暖宜人,食物充足,实在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作者
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被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放纵不羁,雄浑豪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画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8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3
诗文鉴赏
文学赏析
其一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