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财政危机
土木之变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出征时的军费开支、后勤保障费用以及战争失败后的善后处理费用等,都让明朝的财政不堪重负。
而且,由于军事力量的重创,明朝需要重新招募士兵、训练军队,这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社会动荡导致商业活动萧条,税收也随之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明朝的财政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明朝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紧缩财政的措施,如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增加赋税等,但这些措施又往往会引起百姓的不满,从而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增加赋税使得一些贫苦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他们不得不为了缴纳赋税而变卖家中的财物,甚至有些人因为无法缴纳赋税而被迫逃亡,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三)民族自信心危机
明朝自建立以来,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在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中保持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然而,土木之变的惨败,让明朝在蒙古等周边民族面前丢尽了脸。
明英宗被俘,明朝军队全军覆没,这让明朝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国人开始怀疑明朝是否真的如以往所宣称的那样强大,这种民族自信心的丧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后续在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决策,也让明朝在面对其他民族的挑战时,表现得更加谨慎和保守。例如,在之后与蒙古等周边民族的交往中,明朝不再像以前那样主动出击,而是更多地采取守势,通过加强边防等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安全,这种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明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六、明朝应对危机的措施
(一)于谦等大臣力挽狂澜
在土木之变引发的巨大危机面前,明朝并非毫无作为。于谦等一批有担当、有能力的大臣挺身而出,承担起了挽救明朝的重任。
于谦在明英宗被俘后,坚决反对南迁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