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军过程中,王振更是肆意妄为。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竟然要求大军绕道他的家乡蔚州,说是要让家乡父老看看自己如今的荣耀。然而,当大军快要到达蔚州时,王振又担心大军踩踏了他家乡的庄稼,于是又改变路线,让大军折返。就这样,大军在来回折腾中,疲惫不堪,士气低落。而且,在大军折返的过程中,又遭遇了恶劣的天气,暴雨倾盆而下,道路泥泞难行,这使得行军更加困难,士兵们怨声载道。
(三)土木堡之战的惨败
当明朝大军行至土木堡时,已经是疲惫之师,且陷入了瓦剌军队的包围之中。土木堡地势较高,周围水源稀少,明朝军队被困在这里,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士兵们由于长途行军,又缺乏足够的食物和水,体力已经极度透支,战斗力更是大打折扣。
瓦剌军队看准时机,对明朝军队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明朝军队由于士气低落、缺乏训练且指挥混乱,根本无力抵抗瓦剌的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明朝军队死伤惨重,明英宗也在混战中被俘。王振则在混乱中被愤怒的将士们杀死,以泄心头之恨。
这场战役,明朝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大量的文臣武将战死沙场,其中包括英国公张辅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将领,明朝的精锐军事力量在此战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且,在战斗过程中,许多士兵因为缺水和饥饿,甚至连抵抗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瓦剌军队冲过来,然后被杀害或俘虏。
四、土木之变引发的直接危机
(一)皇帝被俘与朝廷震动
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回北京,顿时引起了朝廷的巨大震动。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其被俘不仅是明朝皇室的耻辱,更是对整个明朝统治秩序的严重冲击。
朝廷上下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许多大臣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一些大臣主张南迁,认为北京已经难以坚守,不如迁都到南方,以避瓦剌的锋芒。但也有许多大臣坚决反对南迁,他们认为北京是明朝的首都,是国家的根基所在,一旦南迁,将会导致北方大片领土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