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北宋朝廷的腐败和军队内部的混乱却让岳飞深感忧虑。当时的宋军将领大多贪污腐败,克扣军饷,士兵们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岳飞深知,要想真正实现抗金大业,必须改变这种现状。于是,他一方面继续提升自己的军事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向上司提出一些关于整顿军队、提高士气的建议,但可惜的是,这些建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尽管如此,岳飞并没有气馁,他坚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总有一天能够为国家的抗金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在随后的几年里,岳飞跟随宋军参与了多次与金兵的战斗,每一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奋勇杀敌,逐渐成为了宋军中有口皆碑的勇将。
四、建炎南渡:动荡时局与岳飞的坚守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掳走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的皇室成员、文武百官,史称“靖康之变”。这一事件标志着北宋的灭亡,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在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是为宋高宗。随后,金兵继续南下追击赵构,南宋朝廷被迫开始了建炎南渡,一路向江南逃窜。
在这动荡的局势下,岳飞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抗金信念。他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在黄河南北两岸与金兵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试图阻止金兵的南下步伐。
在一次战斗中,岳飞的部队与金兵在黄河岸边遭遇,金兵人数众多,气势汹汹。面对强敌,岳飞毫不畏惧,他激励着士兵们说:“我辈当以忠义为本,今日之战,关乎国家存亡,诸君当奋勇杀敌,不负国家!”在岳飞的鼓舞下,士兵们个个士气高昂,与金兵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成功地击退了金兵,保卫了黄河防线。
然而,南宋朝廷在面对金兵的追击时,却采取了一种极为软弱的态度。宋高宗赵构一心只想求和,保住自己的皇位,他不断地派遣使者向金兵求和,甚至不惜割地赔款。这种求和政策让岳飞等一大批抗金将领深感痛心和无奈。他们深知,只有通过坚决的抵抗,才能真正保卫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尊严。
在这种情况下,岳飞决定脱离南宋朝廷的束缚,独自率领部队在中原地区继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