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贞观之治的经济发展:繁荣昌盛的根基奠定
1. 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他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规定农民缴纳的田赋比隋朝时大幅降低。同时,也减少了农民的徭役天数,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例如,在贞观年间,一般农民每年只需服二十天左右的徭役,相比隋朝时大大减少。而且,唐朝的田赋征收方式也更为合理,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产量高低来确定征收额度,避免了一刀切的做法,使得农民能够安心种地,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在一些受灾地区,唐太宗还会采取特殊的赋税减免政策。比如贞观年间,某地遭遇了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唐太宗得知后,当即下令减免该地农民的赋税,并调拨粮食进行救济,帮助农民渡过难关。
2. 重视农业生产:国之根本的强化
唐太宗十分重视农业,他经常亲自下田视察,鼓励农民勤劳耕作。他还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兴修水利。在贞观年间,全国各地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比如在关中地区修建了郑国渠的延伸工程,以及白渠的修复工程,改善了灌溉条件,使得农田得到了更好的灌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唐太宗还推广了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牛耕的普及和新农具的使用。他鼓励农民采用双牛牵引的犁具,这种犁具比单牛犁具更加省力、高效,能够提高耕地的质量和速度。同时,一些新发明的农具,如曲辕犁和筒车,也在贞观年间逐渐得到推广。曲辕犁操作灵活,适合各种地形的耕地;筒车则利用水力自动提水灌溉,节省了人力。
3.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经济多元化的推进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贞观之治时期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城内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商业中心,东市主要经营国内各地的商品,西市则汇聚了来自西域、中亚等地的外国商品,中外商人云集于此,贸易十分繁荣。
在东市,你可以看到来自江南的丝绸、茶叶,来自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