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下祷告,向蝗神乞求宽恕。这个时代的人,因为对大自然的不了解,将许多无法抵抗的天灾都归咎于各种神明,于是蝗灾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蝗神。当蝗灾起的时候,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乞求蝗神能开恩,放过他们一马,并且固执的认为,这是老天给人降下来的惩罚,企图通过给不存在的蝗神上供烧香,来减轻灾难。但是这种做法很显然没有任何作用,蝗虫依旧肆虐,当啃光了一片地之后,便再次起飞,飞向下一块土地,继续啃食一切能够啃食的东西。而且随着大批蝗虫飞起之后,蝗灾的蔓延速度非常之快,不等李二把提前印制好的徐淼所献的治蝗之策送达到各州县,蝗灾就如同星火燎原一般,从关中的土地上横扫而过,迅速的就波及到了十几个州。当好不容易朝廷派的信使,把治蝗之策送到各州县的时候,蝗灾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更令人恼怒的是当朝廷把治蝗之策送到关内道各州县的时候,有些官吏看罢了这份治蝗之策,居然当即就提出了反对,理由非常充分,那就是这么做必将激怒神明,让蝗灾更加难以控制。怎么能扑杀蝗虫呢?这些蝗虫都是蝗神的子孙后代,扑杀了蝗神的子孙,那么蝗神岂能不发怒?所以扑杀蝗虫是万万使不得的。所以有的州县即便是在接到了朝廷下发的治蝗之策之后,却依旧没有多少反映,一副听天由命的架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所谓的向蝗神祈祷上了。也有一些州县接到治蝗之策之后,官吏倒是行动了起来,但是乡里的乡绅却很是抵触,认为官府令他们扑杀蝗虫,乃是对神明的大不敬,只会招致神明的更严厉的报复,所以不支持官府下达的治蝗之策。当然也有开明强势的县令,在得到朝廷发给他的治蝗之策以后,立即就行动了起来,带着县里的属吏下到乡间强行推行治蝗之策,但是有的效果也不太明显。就在四月底的时候,徐淼正在潏水岸边的码头工地上监工,督促施工的人们加快速度,尽快把码头修好。只要码头修好之后,各种原料就能通过水路运抵这边的窑场了,同时他在窑场也建起了一座实验性质的小型水泥窑,开始了烧制水泥的试验。水泥这东西在后世早已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东西了,原料也十分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