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通过调取谢蓉丈夫的手机通话清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叫车人的电话号码。
然而,当专案组尝试拨打这个号码时,电话那头却传来了冰冷的提示音,告知这个号码已经停用了。
这让警方心中涌起了重重疑云,一个看似无人使用的电话为什么会这么快就被停用了呢?
这其中肯定事有蹊跷。
调查人员不敢有丝毫懈怠,赶紧又去电信部门拿到了这个叫车人的通话清单。
经过查看,结果令人大为惊讶,原来这个叫车人的电话号码总共只有仅仅 3 次通话记录。
其中一次是打给谢蓉丈夫的,另外两次分别是打给电信公司客服的,还有一个是打给了北京的一个号码。
而这个北京的电话号码显得并不一般,通过进一步了解,该号码所属的公司声称他们可以帮助人们删除电话记录。
虽然说这个叫车人的通话记录并没有被删除,但这更让人疑惑,这个人为什么会需要这样一项特殊的服务呢?
更让人警觉的是,这 3 个电话都是在谢蓉丈夫被杀的当天打出来的,基于这些异常情况,调查人员坚定地认为这个叫车人有着很大的犯罪嫌疑。
但是,令人头疼的是,所有这些信息都没有进行注册,找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身份信息。
警方没有放弃,他们立即马不停蹄地找到了出售电话卡的摊位,可是摊主却表示当时没有注册电话卡买家的任何信息,案件的调查再次陷入了困境,受到了阻碍。
调查人员此时深深地陷入了困惑之中,案件的线索似乎总是在关键的地方断开,让他们难以触及真相的核心。
他们开始转换思路,从侧面进行了解,得知死者和妻子谢蓉曾经在成都工作过一段时间。
这不禁让他们产生了新的疑问,会不会是死者在成都工作的这段期间和什么人结下了仇怨,从而遭到了报复呢?
经过进一步的调查,他们发现谢蓉和丈夫曾在成都郊区的一家专门生产床上用品的加工厂工作,在那里他们度过了一段不算短的工作时光。
一直到 2011 年夏天,两人才辞去了工厂的工作,回到家中买了这辆后来用于跑黑车业务的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