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刘财旺厚着脸皮跟林清和要了一封县令的亲笔信。
有大腿不抱,是傻子。
林清和漫不经心将信和签定好的商契交到刘财旺的手中时,刘财旺还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真的,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拿到了县令的亲笔信,没有交任何好处费,花额外的银子,连进城也是分文不收。
一瞬间,刘财旺对定江县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然后,他问出了他来到这里最大的困惑,这条又宽又大,舒适又平稳的路,到底是怎么修的?
林清和轻描淡写地和刘财旺阐述了这几个月以来青山书院所作出的贡献,尤其着重说明了青山学子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原来如此,县城门外的功德碑是这样来的。”刘财旺感慨,“林院长不知,修路的新材料,水泥方子是否能卖?”图穷匕见。
林清和自然是不可能出售,水泥一出,哪里还有他玩的份,当然是拒绝了。
林清和还亲切地给刘财旺画了饼,指不定他哪天就卖了,希望刘老板年年来定江看看。
不得不说,刘财旺被林清和这个直钩子钓到了。
朴实无华,教人惦记。
林清和处理完意外的商业往来后,脑中灵光一闪,县城里的经济该搞起来了。
农忙结束,百姓闲暇,正是定江县大肆基础建设的时候,林清和想到小师弟一直孜孜不倦地叫县里空闲的人手去修路,百姓们又多了一条赚钱的路。
学子们已经有过了修路初体验,不好再叫学子再去,如果安先生觉得其中个别学子特别有天分,非要一块带着磨练,那就另说。
说来还是青山书院的学子不够多,连分学院专精都不够,他还想带几个富有创造力,动手能力强的学子,做几辆自行车和弩箭玩玩。
林清和掰着手指头,细数着农忙还有几天,是时候招下一批秀才院的学子了。
他的案桌上散乱摆放着林启春塞过来的稿纸,同样放着一张宽大的宣纸,粗细不一的线条形成了一个个长方形。
脚边是林启春同款一摞稿纸,只是稍微凌乱,让白琅月看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