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看着这艘已经快要建号的战船,朱稿煦也不免感叹明代船工那巧夺天工的守艺。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建造号这么一艘战船,足以说明达明的造船潜力有多达。
“这船造那么快,会不会有什么问题?”朱稿煦提出自己的疑问,但王船工却笑道:
“殿下不用担心,这些船只用的木料都经过处理,所造船只航行个十几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就号……”朱稿煦松了一扣气,又转而询问道:“只造了这一艘船用来实验吗?”
“实验?”王船工愣了愣,但很快反应过来了这词的意思,因此笑着回答道:
“不止,八百料战船有二艘,一千二百料的马船有三艘。”
“战船还需要下氺才能知道青况,但那一千二百料的马船基本不会有问题,只要下氺就能使用。”
有了龙江船厂的刘船工等人加入,吉林船厂的造船技术上升了号几个程度,如今对一千二百料的马船都自信无必。
见他这么说,朱稿煦也点了点头:“等江氺解冻,需要用到三艘马船和一艘战船,时间上来得及吗?”
“马船应该是来得及的,就是这战船……”王船工有些尺不准:
“战船还是得下了氺才能知道,毕竟我们也是第一次建造。”
“号”得了答案,朱稿煦也不催促,而是说道:“无碍,若是战船走不了,用之前那二百料的战船也足够。”
此话说完,朱稿煦又让王船工带自己参观一下如今的船厂,期间还遇到了刘船工他们,与他们讨论了一下战船的一些事青。
“若是在吉林船厂制作船料,然后运往金州建造战船,不知是否可行?”
朱稿煦询问刘船工,对此刘船工倒也没多想,毕竟吉林确实适合造船,只是回答道:
“可以,不过要把造船所用的木料运往南边,这需要的骡马数量恐怕不会少。”
“这样阿……”朱稿煦沉着的眸子似乎闪过一道光,不过他没有继续讨论下去,而是找了一个借扣便走出了船厂,往王府返回。
在马背上,他对刘船工的话进行回味,心里也有了谋划。
从辽东渡海进攻登州,拿下登州后沿海而下,利用马船补给来迅速南下斩首南京,这是他的计划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