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目前本团队并未对上肢的毁损伤进行保肢术治疗。”
“因团队私下里对手术时长和手术流程进行预设时,考虑到手功能的复杂性数十倍于足部,手术时长可能会延长至二十多小时甚至更长,这需要一个超级大团队的配合。”
“3.毁损伤保肢术的核心重点在清创,保肢术的理论重点在于血运。”
“依旧是老生常谈,急诊创伤的直接核心是清创术保证局部软组织胚的完整性,可存活性。血运通畅是机体组织存活的前提条件。”
三句话,每句话都配上了图片,这就来到了第三十二页。
台下的喧闹声逐渐平缓,认真地看着台上。
虽然方子业给出的关键信息是纯粹理论化的东西,但每一个病种的核心,仍然是理论作为骨架支撑,操作只是重复理论骨架支撑的临场表现。
理论上都不成立的东西,想要操作出来,那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永动机,总有人觉得自己发明出来了永动机。
方子业继续语速平稳地翻开了第三十三页。
三十三页是对于毁损伤治疗的后续展望。
三十四页是对于毁损伤标准化治疗的团队人员配置的建议。
第三十五页是对于目前团队所做毁损伤不足之处地一种反馈,指出了当前手术可以优化的地方。第三十六页,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谢谢各位老师、前辈、同道的倾听,以上就是我带来的关于我们团队近期在做的一些病例的分享。期待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接下来还有二十分钟!”方子业的话音还在继续时,就被打断。
段宏就拿起话筒打断了,说:“各位对于上午场下半场这么多讲者的哪个内容最感兴趣啊?接下来就是问答交互环节。我个人,先请求方医生不要下台,我有几个问题要问哦。”
方子业偏头看向了段宏所在方向,三位主持都跃跃欲试着,很显然是有一肚子的问题想要提出来。
不过,方子业还偏头的时候,环绕音箱中的熟悉声音扩散侵入到方子业的耳道:“大会主席,现在是问答环节,应该根据下半场的发言顺序,陆续地开始提问。”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