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块平整的石板,比土坯模子大一点,支好模子,并且在模子内撒放土灰,防止地质松软或者含水份较多而造成粘带。
将模子内装满土,用脚荡平后,使用小石夯反复压结实,顺序是先从四周开始,然后是中间。
等夯实了以后,最后起模子,把模子的两侧打开后,就可以卸坯了,将成块的土坯晾干就可以了。
花蕾看到,在场地上,一般是几个人协作完成打土坯,一个人负责支模子,一个人负责铲土,一个人负责用脚踩实,一个人负责用小石夯砸实。
轮流作业,有条不紊。一般状况下,四个人一天能打五六百块土坯,产量还是挺大的。
看着场地上的稀泥,花蕾心思微微一动。叫过场地边一个人,让他给自己帮忙。 按照自己说的,开始玩起了泥巴。
让他用泥巴糊了个上下两层的圆缸体,中间用粗细差不多的木棍子隔开,然后在 木棍子上也糊上一层泥巴,钻了七八个手指粗细的小孔。
泥缸下方缸底边上凿了个通风口,等干燥了以后,一个简易的柴火炉就做好了。 上面放上陶罐,上方一层是放劈小的木材的地方,非常的不错。
如果要求高一点的,可以用木炭,也是非常方便的。
前面,朝廷为了方便,供应给百姓的馒头,一般都是上晌巳时发馒头的时候,直 接给他们发两顿的餐食,四个馒头。
等到下晌吃的时候,馒头已经冷了。夏天的话倒还算好,吃冷的也没关系。但 是,接下来,天气越来越冷,如果再这样的话,好像很容易吃坏肚子啊。
还有县衙煮好的粥送到田间也已经完全是冷掉了。
如果自己多做些柴火炉,放到 田边给他们烧些热水或者把粥热一下应该可以吧?
开荒的百姓生活条件还是太辛苦了。夏天,他们很多人直接喝河水,但是,冬天了,肯定不行。
但是,这柴火炉自己是卖给这些百姓呢?还是免费给他们用呢?花蕾在一边冥思苦想。
卖的话,估计不可能,这么多人,人员也不一定齐心,愿意掏钱买这个公用的柴火炉。
百姓自己凑份子买的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