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但富弼明显是个谨慎的性子,沉吟片刻后才说道:“以臣愚见,当是夏贼会更急一些。”
大国是什么,是拥有更高的容错率 。
同样的战果,大宋可以经得住三次五次,乃至于十次,可夏国却连一次都难以为继。哪怕是不断地在嬴,也将整个国家拖入了泥淖中。
得到了预期中答案的赵昕揣手手,气定神闲地答道:“既然是他们更急,那咱们现在不妨晾他们一晾,这上赶着的不是买卖。”
面对赵昕这个答案,富弼显得很是心动,但仍旧有些犹豫:“夏贼一向野蛮,若是彼等狗急跳墙……”
赵昕回身,踮起脚尖从桌案上抽出了一沓纸递给富弼,同时说道:“彦国放心,他们不敢,也没那个能力。”
赵昕递过来的纸张样式富弼再清楚不过,正是枢密院军报专用纸张。
他顾不上问赵昕是怎么拿到这些的,满腔好奇地接到手上翻阅,见都是西北边境小要塞的零星战斗报告,好消息是己方完全没吃亏,但坏消息是双方参与战斗的人数最多的也就二十来人,最少的只有两人对峙。
如果在枢密院,这种报告完全没资格呈到他的桌案上来。
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值当豫王专门抽出来同他说一回?
赵昕也是知道枢密院这群文官老爷在武事方面有多拉胯的,干脆扯了扯富弼的衣袖,示意他跟着自己走入内间,
一进去,富弼就见到了两个由沙土堆造而成的巨大沙盘,左边圈围沙土的木框上写着一个辽字,而右边则是一个夏字。
赵昕直接带着富弼来到了右边的沙盘前,上面已经插有数十面红色的小旗。
赵昕爬到了他看沙盘的专用小凳子上,用手指着沙盘上那一堆红色小旗道:“彦国你手中的军报和这沙盘上的小旗都标有序号,你对照着再看看呢。”
富弼只是不谙军事,但智力远超平均线的他很快就瞧出了端倪。
“这些战事发生的地方,全是边境沿线,并未深入州地?”富弼的话语中染上了名为欢喜雀跃的情绪。
“嗯。”赵昕点头,随即从木框中抽出了一根很轻巧的小竹竿,指着一面小红旗说道:“最大规模的,本王姑且称之为战斗吧,发生在这。
这里是本朝疆土的突出部,夏人数次进攻,此地均是首当其冲。
但夏人迄今为止也只派出了二十余散兵游勇进行骚扰,见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