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赵昕够孝顺,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紧接着就说道:“既然是我赵家的天下,爹爹又贵为天子,怎么连一种提鲜之物都不可能呢?”
赵祯只感到头疼,按着眉心耐着性子解释道:“我说了,轮输转运,耗费……”
“爹爹此言差矣。其实耗用增多,并不一定就会使民众疲困。”
赵祯:啊?
他在考虑要不要传一下太医,他这个宝贝儿子,不会又神游了吧。
赵昕却已经说开了:“我听宋师傅讲过隋唐史书了。但凡王朝末年,多有起义造反者,其中缘由,无外乎天灾人祸,民无有安身立命之基础。因农无可垦之田,进而导致工匠无活可干,商贾无利可图。”
赵祯赞许地点点头,寻思着等会得想个由头好好赏赐宋祁一番,这是真教到点子上去了。
“爹爹试想,假使这提鲜之物可以制出,固定供应宫内。宫中自然不会缺这一笔银钱,定期足额发放是做得到的吧。”
“那是自然。”
“那爹爹可以再想一想,这一笔对宫中而言微不足道的开销,又可以养活多少个制物的普通百姓?他们有了进项,能够养活一家人,也就不会造反了对吧。
“假使这所制的提鲜之物变得如同盐一般,又会有多少百姓……”
“可以了。”赵祯抬手止住赵昕的话。
赵昕的意思他已经明白了,就是搞创造需求那一套。
天下承平日久,人口滋生,土地却是有限的,产出也是有限的。所以一旦发生什么灾害动乱,就会有许多小民百姓因为无法承担沦为流民。
为了防止这些流民造反闹事,朝廷过往的一贯做法是将其中青壮者吸纳入厢军。
只是军汉位贱人所共知,所以近些年来这个手段是越来越不管用。
假使真的能如最兴来所说,皇家奢靡可以让百姓更安定些,那也是个不错的法子。
毕竟同样是百姓,东京城的百姓就更不愿意造反,因为他们更富庶,日子更有盼头。
倘若赵昕此时能听到赵祯的心内所想,一定会忍不住比个大拇哥。
不愧是当皇帝的人啊,在无数政务的熏陶下,已经有了点第一、二、三产业的意识了。
但是其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要解决。
已经习惯的赵祯极为自然地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