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2裏講得是關于人設的故事,也就是進入公司後,藝人從頭到尾需要被包裝,而藝人本身是沒有選擇權利的。公司出道的機會有限,藝人在經歷了嚴苛且昂貴的課程後,擇優出道,而出道後每個藝人都有話題考核标準。為了達标,無論公司怎麽樣對他們營銷,他們都是無權拒絕的。
而這些營銷裏面,就包含了黑紅路線,比如“惡意碰瓷前輩、同行”、“故意拉踩同期、盲目鼓吹”“家裏窮沒錢吃飯可憐打工人”“cp項”等等,如果是單獨來看,可能會覺得也就那樣。
但實操結果卻令人惡心,無論在什麽樣的新聞下面,都能看到你的身影,難聽點是路邊狗拉屎,都會有你出現。當然更惡心的是,為了流量,會第一時間蹭同行。同行火了,你就是他的舔狗,同行寄了,你就落井下石。被粉絲追着罵不可怕,可怕的是流量不達标。
為了能夠達到拿到資源的流量值,甚至有人不惜□□出鏡、一脫到底,或者幹脆在采訪裏假摔、大尺度博取眼球。
還有的,重金買某個當紅藝人的行程,靠着移花接木的手段,讓大衆誤以為兩邊有情況,無論真假、是否被罵,都能以很快的速度走進大衆視野。
當然還有最快的辦法,那就是跟着經紀人去參加、出席宴會,如果能僥幸被看上,自然一路加上buff。
看到這些,已經讓網友們極為不适。雖然大家都知道圈子裏潛-規則的存在,但将其牲畜化、工業化規定出來,又如此赤-裸-裸展現出來,這還是頭一回。
加上原貼子裏,樓主帶着神經質和瘋狂的話語,仿佛神經小狗拿着棒槌,“輕輕”敲響你的心靈,給你的腦花重重一棒槌。
帖子裏描述了作為十八線凄苦的歲月。公司裏的一切都需要錢,營銷要錢,衣服要錢,吃住都要錢。
公司從不給沒有商業價值的藝人花錢。營銷所花的錢,藝人自己是要給一部分的,營銷人設對應的衣服、裝飾、定期的美容……所有的一切都是巨大的花銷。
他們商業掙到的那點錢根本不夠支付,只能再次向家裏要錢,一回兩回,家裏也不是金庫,他們沒有辦法,只能去接更為廉價的酒局……什麽都要錢,哪裏都要錢。
他們在舞蹈室裏,啃過長達一個月的饅頭,也曾經因為營養不良而昏倒……但好運從不眷顧可憐人。
紙醉金迷歡樂場,莊家贏得盆滿缽滿,唯有他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