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部,还曾得到大唐的赐姓和封王。
可惜这次站错了队,被苏烈直接灭国。
李承乾也不打算再留着这两国,连自治领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直接将奚地划为饶乐道,将契丹地划为松漠道。
两道与辽西、辽东、朝鲜一样,为朝廷直辖之地。
本来有不少朝臣认为应当把这两地设为诸侯分封之地,毕竟这里远离中原。此外,燕山以此,原来与奚人之间,朝廷也是将那地划为诸侯分封地的。
现在朝廷把更北的奚契之地设为直辖,那燕北的诸侯领反倒被包在中间了。也有朝臣提出,不如把漠南和燕北的诸侯,移封到奚契之地。
但皇帝否决了。
他没有说是否以后要给漠南燕北的诸侯换封,但现在,他并不打算把刚打下的奚契之地分封。
他直接将两地设为直辖道。
至于朝廷要如何控制这块遥远的疆土,这是以后的事情,反正虽然中间隔了燕北诸侯领,但在更东边,却与辽西、辽东是相接的,所以这两地也不算完全的飞地。
何况就算是飞地,承乾会在意吗?
信度的信度、永吉、新吉三港,可不都是确确实实的飞地,但那又如何。现在承乾的脑子也比较活了。
他不再认为距离就是一切问题。
从汉京出发,陆路到达高昌,跟从汉京出发,走汉江长江水路,然后出海航行到信度港,以大唐的航海技术和运力,海路还更便捷,不论是运输能力还是调军能力,都远比陆上强的多。
一条船能载上几千石物资补给,而要把几千石物资陆路运到高昌,那耗损是相当惊人的,还得需要大量人力畜力。
这就好比朝鲜道看似远离中原,可实际上却很近,往来方便,交通运输方便。
诸侯们的势力已经够强了,不能再轻易的分封了。
要分封,也有地可封,比如漠北,比如辽北。甚至是更远的白山黑水的靺鞨人占据的那广阔的东北丛林原野,都可以分封。
苏烈这次回朝,也已经正式交还了兵符印信。
晋位枢密院枢密副使,他也就不再担任南衙元帅。
承乾提名由张公瑾出任南衙元帅一职,在内阁争了几天,最后还是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