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君澜主动迎接恋人,并紧紧握住对方发冷的双手:“发生了什么好事?”
“你猜猜。”
明慕的眼睛很亮,像是有碎星掉落其中,脸上的兴奋难以掩饰。
这可真是少见。
任君澜心想。
自从接到了那份春耕的奏疏后,明慕一直提不起精神。
为了这位陛下的奇思妙想,国内的运输速度开始急速发展,很多时候都是人先行,就地取材,各个地方都出现了一个个土窑,负责烧制“土化肥”。
他们没有故意遮掩配方,而是大大方方地公布出来,如果觉得他们的价格不合理,也可以自行制作。
但是这些“土化肥”的配方材料太过昂贵,一片土地上想要放满这种肥料,价格超出了农人的预期。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接受需要漫长时间发酵的农家肥。
这点明慕早有预料。
现在的税收已经做到尽量理清,避免官僚系统增加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北疆归纳到盛朝的版图之中,能耕种的良田也多了。
但粮食产量不会因此增长。
北方还好,他们已经习惯了一年一次收获的稻谷,已经习惯了节衣缩食、让全家支撑到下一次收获的时候,更别说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能够缓解单纯稻谷的压力。
可南方已经习惯了一年两熟的稻谷,也习惯了不愁吃穿的生活。因为人口增加而出现了粮食短缺,土豆也出现了减产,情况比北方更为严峻。
官府调出了以前的存粮,但效果不佳,治标不治本。
明慕都在想,要不要向周围的国家购买一些粮食回来,用于缓解内部的压力,防止出现大面积的饥荒。
秋耕的收获会影响整个盛朝的情绪。
小冰期带来的负面状态不仅仅是冬日来临得更快、更漫长,还会随之而来各种天灾,而天灾更会影响粮食的产量。
去岁还好,只有几个地方出现了旱灾,在及时的帮助下,没有酿成严重的后果。但这种幸运能持续一辈子吗?恐怕不行。
明慕迫切地想要知道秋耕的结果,事实如他所愿,相关的数据很快从各地归拢,送了上来。
有些购买了“土化肥”的,粮食产量比不使用的时候增加了二成,使用农家肥的也增加了一些,大概在一成左右。
谢天谢地,这些东西有用。
那几天明慕的脚步都是飘的,眼睛没有焦距,仿佛生活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