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也不是我一人的功劳,是上下齐心。”他急急忙忙解释。
习惯了现代的高效率,明慕其实不觉得这有什么,只是统计个档案而已。
就连下派仪鸾卫,都是内阁提醒他的。
可实际上,若是这么简单就能理好黄册,先帝怎么会拖了那么久?富人豪强、甚至与官府有点关系的,都想减免自家税收,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改名置地简直是最初级的手段,更有甚者,直接在装订时选择浆糊,不出一年,整本册子都要被啃咬殆尽。
一年,甚至连黄册都没修好,原册就已经没了。
来修订黄册的学子都是义务劳动,没了正好,还能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能快点做完这些。至于朝廷税收?只能按照往年的标准,一层层压到县令处,而县令与本地豪强士绅有联系,直接去被置换的穷苦人家中催税。
若是继续如此恶性循环,不出百年,盛朝便会自行崩塌。
明慕只认为,他做的就是增加朝廷公信力,增加监管力度,完善奖惩等,偏偏这点看似不起眼的动作,却能让官员和百姓都信任他,以至于完成了快速修好黄册的壮举。
“陛下不必妄自菲薄。”太傅只叹气。
陛下什么都好,只是有些时候,过于谦虚了。
明慕只疑惑:“是吗?”
见其他两人都点头,这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可能真的算了不起的……
他对盛朝的行政效率其实没有一个确切的认知:前世的信息化时代自然不必多提;西宁府吏治清明,地方又不大,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在风沙之中,艰难地存活下去,自然是用十二万分的心。
以至于,明慕还觉得盛朝的行政效率慢吞吞的,但一想到幅员辽阔,只能忍耐。
缪白只无奈摇头,细心教导郡主:“陛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也要在短时间内弄好黄册,郡主可知,是何道理?”
“自然是拨乱反正,改善盛朝的乱象。”小郡主说得头头是道。
在明慕的影响下,明璇的思维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若是以前,她只会说让百姓感念恩德,不要生事——非常典型的封建统治者的说法。
缪白又看向明慕:“陛下的想法呢?”
“黄册是很多事的基础。”明慕在纸上画了一个简笔画小房子,“它是地基,打好了地基,才不会叫房子倒塌。户部税法错综复杂,容易出错,我预备化简更改税法,必须在黄册的基础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