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既欣慰又忐忑,没想到自己区区奉献,竟迎得如此隆重礼遇,权作"滥竽充数"吧。
下面,我就扼要说说我"割股奉君"和"抱树而死"这两件不值一提已入云烟的过往经历,切勿深究哟。
二、割股奉君
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来到春秋时期晋国山西的土地上,一个叫介休的地方,我只清楚于公元前636年死于绵山(因纪念我,后来称之为介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将能力平平的我与赫赫有名的伍子胥、管仲两位大人齐名,说我是"春秋三杰"之一。
只知道很久很久的那年,因晋献公被宠妃骊姬所迷,立了她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原太子申生便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无奈避祸逃亡他乡。
主公重耳很有贤名,有振兴晋国的志向,我便追随他一路风餐露宿,在饥寒交迫中历经艰难险阻,奔向翟国,连同主公重耳的舅舅、后来封为上将军的狐偃以及贤士赵衰、贾佗、先轸、魏犨、司空季子等人。
可怜的主公重耳命运多舛,先是被父亲晋献公派勃鞮一路追杀,后又被兄弟晋惠公追杀。
我便同主公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十九年里,我们经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那份狼狈,说有多惨就有多惨。
记得有一年我们逃到卫国的五鹿,已是饥肠辘辘,可"屋漏偏逢连夜雨",主公的资粮又被一个叫凫须的坏随从偷走,跑了。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向正在耕作的田夫乞讨一些吃食充饥,却被田夫用土块当作粮食向我们扔来,被戏耍了一番。主公重耳饿晕,直喊好饿,渴望有一碗肉汤填肚子。
我便背着狐偃等人,悄悄去往山沟,痛下心来,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小块,与采摘来的野菜搭配在一起,煮了一小碗肉汤。煮好后,才请主公重耳身边的贴身随从送给他食用。
这件小事便被历史记载,说我"割股奉君",奉为忠君赴义的典范。
其实那时我不过是一份小小的寄望:我这样忠心耿耿地待奉并非刻薄寡恩的主公,将来他上位后一定不会亏待我,会记得我的好,至少不至于为难我。
三、抱树而死
主公重耳后来的确时来运转,在阴差阳错中,忽得秦国的"资助",干掉了晋惠公,当上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