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大周后为此而加剧病情,29岁时即郁郁而终,李煜为之作《昭惠周后诔》、《挽辞》抒发自己深哀巨痛之情。
李煜是真情还是假意?不得而知。
大周后死后,李煜马上迎娶了小周后,19岁时就册封其为皇后。两人婚后竟更加珍爱,相约白头偕老。
公元975年,小周后随被俘的李煜入宋都开封,屈辱地受封为郑国夫人,被赵光义垂涎。阴毒的赵光义称帝后,公然强幸小周后,并令画师绘成《熙陵幸小周后图》收藏于宫中。
李煜为此悲伤地创作了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亦随之而去,死时年仅28岁。
大小周后英年而去,这个"愁",应当是李煜本色人生最感伤的"愁"吧。
(四)千古词帝之愁
李煜的词现存世四十多首,他的词前期明显受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影响,词风绮丽柔靡,香艳妩媚。
如他描写宫庭生活的《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宫廷通宵歌舞的场景描述得声色豪奢、风情旖旎。
阴差阳错的是,南唐后主李煜降宋之后的阶下囚生活,让他深切地体会到国破家亡后的凄凉悲哀。他又不会像刘禅那样"此间乐,不思蜀"懂得自保,心中始终惦念故国,率直地表达出来,兼之宋太宗赵光义又蓄意凌辱他挚爱的小周后,更让多愁善感的李煜悲从中来,一改"花间"词风,转向直悟人生苦难无常,真正用血泪写下国破家亡后的凄惨之词,浓烈地表达了哀婉的意境,形成自己独有的清新婉致的词风,艺术感染力极强,从而奠定了李煜"千古词帝"的词坛地位。
如李煜降宋时,挥笔写下《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