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心站队贾母的王熙凤,才能更讨老封君欢心,得到贾府集体信任,可以更加踏实地当好管家。
这就是深谙豪门大家人情冷暖的王熙凤。
正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所说,"娶了这位奶奶之后,倒上下无人不称颂他的夫人,琏爷倒退了一舍之地: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
可见,王熙凤的机变,的确有口皆碑。
不过,深受"三纲五常"约束的王熙凤极重夫家礼仪规矩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伦常尊卑,忽视倚为靠山的娘家人。
如三十六回,王夫人问她袭人的情况时,当时只有薛姨妈在场,王熙凤便笑推薛姨妈道:
"姑妈听见了,我素日说的话如何?今儿果然应了我的话。"
这就是聪明而又圆润的王熙凤。
实际上,王熙凤称薛姨妈是姨妈还是姑妈,主要还是根据场合区分的。只是称姨妈的时间多些,偶尔才称姑妈。
这其实也是暗示王熙凤与娘家人单独在一起的情况不多,毕竟嫁到贾府后,她的重心就体现在夫家,"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娘家也就是亲戚,自己不可能再回不到儿时状态了!
当然,她称薛姨妈为姨妈,更多的还是沾满了人情世故的味道,娘家亲情的氛围还是少了许多。
因为那时的王熙凤,在赫赫贵族之家贾府是威风八面的重量级人物,曾"一人托两府",是何等的气势轩昂?
薛姨妈虽说是亲姑妈,现在却客居贾府,长期赖着不走,一心想着将女儿薛宝钗嫁给贾宝玉,贾母其实早有不满之意,也让王熙凤这一个内侄女对姑妈有些反感。
故王熙凤称呼姑妈这声"姨妈",也有不那么尊重透着怠慢的意思。
总体而言,王熙凤多数时间称薛姨妈为姨妈,偶尔才称姑妈,并不简单。聪明的王熙凤哪里会是不懂礼仪不知亲情的乱称?这样分场合的称谓,既体现她以贾母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没忘记血缘关系的娘家。
只不过,看重利益的王熙凤并没有将败落的薛姨妈看作最亲的娘家人,她内心深处其实是力挺贾母支持的"木石前盟",而不是王夫人薛姨妈主张的"金玉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