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脱了奴籍的赖尚荣要像金主贾宝玉那样含着金钥匙长大,还能策马扬鞭青云直上当上县令,这就不容易了,尤其是第三步顺风顺水的入仕更不容易。
因自小不喜欢读书的赖尚荣,哪里会有"仕途经济"带来的光明前程?他通过读书破圈的路子根本行不通,剩下的捷径只有捐官之路。
可捐官之路比登天还难,一般人家想都不要想,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求。就算贵族之家贾府操作此事难度也不小。书中的贾琏只捐了个虚职同知,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得到龙禁尉的贾蓉,也还是虚职。
可见捐官之路,要蒙得实职谈何容易?
偏偏赖尚荣就是这么幸运。
因为他一生下来就到达罗马!奶奶赖嬷嬷见他不是读书的料,早就给他夯实了捐官的基础,铺就所需的一应条件。
原来劳苦功高的赖嬷嬷不仅在贾府地位高,更是善于持家且人缘好善交际运营有方的女强人。
她不像倚老卖老的李嬷嬷那样,仗着奶妈的功劳任性行事,将贾府弄得鸡犬不宁;也不像刚烈的大丫鬟宁折不弯,从不为自己考虑,而是在上敬主子下重仆人,时刻以贾府利益为重又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和谐共生中,既赢得贾府一片赞誉,又为她的两个儿子赖大赖二争到荣宁二府外务管家这样的肥差。
自此,在赖嬷嬷的运筹帷幄之下,经赖家两代人共同发力,终于闷声发大财打造出富可流油的大财主家庭,她的自家花园也有贾府的大观园一半大。
告老退休的赖嬷嬷就在这里其乐融融地安度晚年,也有一大堆丫鬟仆人伺候,是堪比贾母一样的另一个老封君存在。
她的儿子赖大,连贾府的正派玄孙贾蔷都得称呼一声"赖爷爷"。就是少主子贾宝玉骑马见着他,也要遵礼数下马打招呼。
王熙凤就曾感叹赖嬷嬷,"家去一般也说楼房厦厅,谁不敬你,自然也跟老封君似的了。"
探春代理管家时,也曾分析赖家花园的收入如何的了得:"咱们这园子只算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
这就是赖嬷嬷为宝贝孙子赖尚荣打造的赖府。
如此环境成长的赖尚荣,也就成了银子堆起来的幸运儿,"也是公子哥儿似的读书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