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尤氏是宁国府贾珍的继弦,是另一房的长嫂,由于宁荣二府都在一条街上,隔得近,亲戚关系又没出五服,还有贾母这个老封君统领着,荣国府的李纨便与宁国府的尤氏有了同在一个屋檐下家长里短的妯娌交集。
还关键的是,她俩妯娌"同病相怜",个性又相投,有很多共情之处。
当上正室诰命夫人的尤氏,仅是宁国府名面上的当家奶奶。她原本命苦,出身卑微,后家没啥背景,丈夫贾珍还荒淫无道,将宁国府弄得除了大门外的石狮子干净外都不干净,自己又未能育下子嗣无法"母凭子贵",无从反抗之下,只好将苦处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当家当得十分软弱无力。
出身名门的李纨虽说与贾珠"门当户对",还育有长子贾兰,按理荣国府的管家非她莫属,哪知丈夫贾珠英年而去,竟然"煮熟的鸭子飞了",不仅儿子贾兰不被贾府看好,自己瞬间还被边缘化,成了不管事的大奶奶,还得在正青春的年龄守所谓的女节,困在偌大的荣国府过着"槁木死灰"般的孤寂生活。
万般无奈之下,失落的李纨便呕心沥血抚育儿子贾兰,这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撑,只寄望儿子争口气,将来出人头地,母子俩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李纨与尤氏如此心酸的悲凉境遇,使得本没实质利益交集的俩妯娌,有了"同病相怜",有了亲密无间过从甚密的闺蜜感觉,兼之彼此又宽厚待人,更是惺惺相惜,得以充满人情味地友好和睦往来,成就"好妯娌"的温馨。
略举两处细节,即可印证。
如贾母过生的七十一回,尤氏祝寿表意后晚上留在李纨处歇息,李纨不仅热情与之叙话,还担心尤氏"只怕饿了",赶忙命丫鬟素云倒了碗新鲜的好茶面子,招呼李纨趁热喝。
又如小姑子惜春要尤氏带走丫鬟入画的七十四回,尤氏辩解不过惜春就赌气离开,径直到李纨处诉说体己话,排解内心的怨气。
从这些家长里短,可以看出李纨与尤氏俩妯娌的和谐温馨,尤氏在李纨那里宾至如归,李纨待尤氏也真正是极尽热情周到,她俩当然是难能可贵的"好妯娌",不会有"仇妯娌"般利欲熏心的算计以及互相攻讦的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