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城门守卫吓了一跳,随后看了一眼这个年轻人,顿时没好气的说道:“你是谁为什么要见汉王汉王是你想见就见的”
“我有兵书一卷,想交给汉王。”韩信一脸认真的说。
“兵书谁的兵书”守卫只觉得有些好笑,下意识的问着。
“我写的兵书……”韩信说。
“哈哈,你写的兵书嘿,你这个年轻人还真有意思,竟然敢用这种方法引起汉王的注意你是不是太天真了,每天有多少人要见汉王,如果汉王谁都见的话,还能忙得过来吗”城门守卫不屑一顾的说着。
“只要汉王看了我的这本兵书,他肯定会愿意见我的。”韩信一字一句的说着。
说到这个地步上,城门守卫有些惊讶的看着韩信,他接过了那卷兵书,点了点头:“那行,我就将这卷兵书交上去吧,汉王能不能见你就不一定了。你叫什么名字”
…
这一天。
正在处理政务的苏澈,听到这样一个消息。
有一个姓韩的人想见他,还说是他的故交。
韩
不多时。
苏澈在偏殿里见到了客人。
赫然是许久不见的韩非。
“师兄,果然是你,好久不见啊。”苏澈看着眼前的韩非,笑着开口说道。
“师弟,真是好久不见了,没想到现在的你,已经是汉王了,真是物是人非啊。”韩非忍不住感慨着说。
当年齐国被灭,苏澈受封沛安侯,而韩非师兄却因为韩国被灭的缘故,不想侍奉始皇帝,所以在齐国被灭之前,就和荀子老师离开了齐国,也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可能是跟随荀子老师修仙去了
自那以后,苏澈就没有师傅和韩非的消息了。
一转眼就是十一年的时间。
这么长时间没有联络,韩非师兄的面容还是一如当初,只不过多了一些沧桑,应该是经历了不少事情。
故人再相见,苏澈和韩非师兄聊了起来。
跟随荀子师父这十年,韩非师兄对于法的理解更进一步了。
当初的他,他对于法、对于这个天下的看法,是如火一般的炙热。
韩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他面对战国末年新旧势力激烈斗争和诸侯割据的局面,总结了天子弱小而诸侯强大的历史教训,主张建立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在他的著作中,出现像“新圣”“严天子”“王资”“帝王之资”“兼天下”之类的词句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愿望;而他在《扬权》篇中更明确地指出这种统一的君主集权要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