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办康复中心的人姓付,叫付长河。报上介绍他本是做生意的,后来想办学校,考察了许多,发现什么学校都有人办,就是这种弱智学校没人办,他夫人是老师,于是两人就办起了弱智学校,但因为学校审批太严格,一般人根本就达不到教委的要求,他挂的就是康复中心的牌子。
大姐也在省城,但大姐是坚决反对林茜办什么学校的,所以先就没到大姐那里去。
和同学还好沟通些。大姐大了自己七岁,小时候林茜就觉得她真的是大姐,现在都几十岁的人了,她仍然不改领导林茜的作风,在单位受管制,在家中,还要受大姐以及父母的教育,那我教育哪个呢这也是林茜当初无论如何也不分配到省城,一个是距娘家太近,还有一个就是林茜不喜欢大城市的嘈杂,在一个人满为患的城市长期住下去,林茜不知道自己变成什么样了,人与人都是擦肩而过的过客,人与人之间都以防备为主。喜欢清静,一直就是林茜的特点。
如今来到乡下,感觉到了一丝宁静。这时已是初夏了,麦子已经收割过了,水田里秧苗绿成一片,生机勃勃的乡村景色,让人心情放松了些。
这个中心在马路边的一幢两层农家楼房里面。大门是锁了的,林茜和张玉兰两人在外面叫了两声,有人来开了门,警惕地问:“你们来是做什么的”
林茜回答:“我们听说这儿收的是智力残疾儿童,我们来参观一下,我有介绍信。”边说边把介绍信拿给那人。这人可能性是作不了主的,把两人带到一个女孩面前,对女孩说:“她们说是来参观的。”
这个女孩显然在这个中心是个负责人,听说两人从明阳来,显得很热情地招呼两人坐下,又给俩人到上水。林茜问她:“我是在报上看到宣扬你们中心的文章找来的。我的儿子也是智力残疾,我也想办个特殊学校,我们是来向你们学习的,你们付校长不在啊”
女孩说:“付校长早晨就出去了,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下我们这里的情况。”
林茜问:“付校长什么时候回来呢”
她说:“说不清楚,如果外面有事情办就回来得晚。你不晓得,我们这个房子是租的农民的房子,现在这个农民要把房子收回去,我们就只有考虑重新再找地方办中心。”
然后她就带着林茜和张玉兰到几个教室看看。
有一个教室里的几个学生一看就是明显的重度智力残疾,口齿不清,动手能力也很差。有几个是智力没问题,但是腿有残疾,站不起来,坐在轮椅上。一个孩子拿着一本书在看,林茜拿过来一看,这是本圣经,于是不解地问:“这个孩子咋个在看圣经呢”
女孩说:“我们都是入了天主教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