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舅会来吗?”玉明月说的小舅舅正是名满天下的崔家九郎。
“不知道,你小舅舅四处游历,连阿娘都不知他现
她这个弟弟最富盛名,却也最不受家族管制,其实,族中最看好他为下任族长,希望他接过崔氏担子,可九弟不愿受束缚,常年游历
“阿娘本说今年要带我回青河看往外祖和外祖母,如今肯定是不成了,月儿想随小舅舅先回青河替阿娘孝膝前。”玉明月乖巧的替崔氏捶腿。
崔氏之前生了和玉泽延和离的心思,的确打算带女儿回青河,等她要出嫁时再让她回国公府。
可没想到她和夫君和好如初,又有身孕,这一两年内只怕都不方便回青河。
“等过两年,阿娘带你一起回去。”崔氏舍不得女儿离开自己身边这么久。
而且,一路都要坐船,上一次回青河,她病恹恹了一路。
“阿娘,女儿想去嘛,女儿都快忘了外祖母长什么样子了,外祖母每次来信都说想月儿呢……”
她等不了两年那么久,因为要不了多久,谢嘉晏就会奉旨到江洲办官学。
官学建成,就会有大批士子选择官学,每年便会源源不断向朝廷输送人才。
当地世族必会千方百计阻拦,而朝廷心意已决,若闹起来不管对朝廷还是世族都是两败俱伤的事。
举办官学,受影响最大的便是崔氏,崔氏以诗书立家,之所以百年来能屹立于五姓,就是因为家族掌握了外人接触不到的书籍字画,这才是底蕴。
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学子前往青河求学,大魏不少官员与崔氏都有着师生之谊,这样的关系慢慢就结成一张牢不可破的网。
如今五姓,王氏,崔氏,李氏,郑氏,卢氏。
王氏
王氏也是最早支持太祖皇帝起兵的世族,如今大魏的太后和皇后都出自王氏。
虽然皇后离宫多年,可姚贵妃再得宠,皇上也不曾废后。
太祖起兵之时李氏的兵器铠甲,郑氏的战马,崔氏的粮草,卢氏的银钱,世族也是出了力的。
当然,这些世族
太祖自然是清楚,等到太平盛世便腾出手来整顿世族,王家首当其冲。
可世族便如百足之虫,势力非一朝一夕所能撼动,太祖打草惊蛇,造成的局面便是朝廷无可用之人。
身体流着一半世族之血的永安帝继位,娶了王氏女为后。可他是皇帝,从登上帝位的那一刻开始,便和影响皇室利益的世族不共戴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