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咸雍重修条制》只存活了短短二十多年,但是法制史上普遍认为,这是辽国彻底汉化的象征。”
“当然,因为少数民族国家不那么注重法律文化的传承,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辽国这些法律的内容了,但是根据《辽史·刑法志》记载,辽国法律内容大致就是参考了唐宋的律法,所以大家倒回去看看唐律和宋刑统就大概能够想象了。”
【果然是天下立法一大抄啊】
【从古至今,立法创新的少、照抄的多】
【毕竟人家那些都经历过时间的检验,不用稳定的,难道一拍脑袋随便想吗?】
【所以变法的官员们才都会史书留名啊,就是因为这种勇士真的不多】
“如果说辽国法律有什么值得说的地方,还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契丹人用契丹法律,汉人用汉人法律。”
“在辽国立国之初,因为刚刚开始统治汉人,当时契丹人也并未汉化,所以民族矛盾是比较突出的。”
【这也很正常,毕竟现代国家都能因为宗教信仰不同一直发动战争】
【风俗习惯都不同,互相看不惯也正常】
“所以当时的辽国采用的办法就是我们定一本契丹人需要遵守的法律,至于汉人,就让他们继续遵守唐律。”
【合理怀疑是不是唐律的要求更高,契丹人不愿意遵守?】
【也不一定,有些民族特色的法律可能比唐律还要严格呢?】
现代人猜测着,伍爱华也继续说着:“为了治理好不同的民族,辽国当时的司法机关都分为了两部分,分别被称为北院和南院,北院审判契丹人,南院审判汉人。”
【那如果是契丹人和汉人共同犯罪呢?】
【当然是各判各的,我疑惑的是契丹人对汉人犯罪和汉人对契丹人犯罪,应该归哪个院呢?】
伍爱华看到这条弹幕之后,说道:“恰好,对于这一点,辽史正好有记载。”
“根据记载,辽国立国之初,成文法还没有颁布的时候,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依照契丹习惯法治理,而汉人和东北的渤海人依照唐律处理,而凡四姓相犯,皆用汉法。”
“当然,这都是辽国初年的事情呢,等到辽圣宗时期,他就推行了‘一等科之’,也就是同罪同罚。”
“但是没等辽国的民族彻底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