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50-60(第5/37页)

违心的吹捧:“要么怎么说李大娘聪明呢?看官府和豪商都没想到这个办法!”

其实哪里是官府和豪商没有想到这个办法?

古代八百里加急能跑死人跑死马,天幕上发弹幕马上就能知道,难道古人不心动吗?

他们不这样做,就是两个理由,一个是需要通知的内容很多都是需要保密了,另一个则是很多内容都是天幕屏蔽的范围。

这两个理由一叠加,用天幕传递信息的实用性就大大降低了。

譬如豪商,本来要传递的信息就是:西边这里粮食便宜但是布匹涨价了,快点带布来抢占市场!

这种信息说出去,和资敌有什么区别?不等自己的人来抢占市场,市场已经被离得近的人抢没了。

至于说帝王官府,那就更需要保密了。

皇帝命令当地军队偷偷去擒拿封疆大吏押送回京,然后发弹幕让封疆大吏看到提前逃跑?

而真正紧急的军政大事,比如告知A地驻军边上B城被草原民族围了,它偏偏就发不出去。

不过帝王们终究是不甘心,已经开始研究有没有传递信息的办法了——密码这种事情,也不是民国之后才发明的。

西方公元前就知道用小语种士兵传递密信,古人相互派间谍,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要对传递的信息进行加密,免得别人拿到一看就知道你说了什么。

像是那种写个藏头长诗,再用每句话的第一个字对应一张对照表翻译回原本想说的话,也不稀奇。

之所以君王大臣们没有做,无非是密码本送去各地需要时间,以及没有大事的情况下,不想使用太多密码,免得被人收集破译。

除了密码本之外,古人还做了不少工作。

各朝各代都设立了弹幕抄写官。

因为弹幕实在走得太快,这个抄写官还是个庞大的团队。

秦始皇嬴政这时候身边就是一个小箱子的丝帛,都是这次弹幕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嬴政处理政务用的都是竹简,但是竹简雕刻起来太麻烦,为了在短时间内抄写更多的弹幕内容,也只能奢侈一点用布料记载了。

和秦始皇有同样困扰的只有先秦国君和刘氏帝王了。

譬如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用的都是纸张,而且还是一份整理版本、一份原始版本。

倒也不是帝王多疑,一定要看原始版本,而是古人欺上瞒下的功力确实厉害,哪怕是开国帝王,心里也清楚,如果自己只看

正经影视大全尽在:Chinalumeng.net 鲁萌影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