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典妾和典妻,就是因为将女性作为一个物品,所以在经济流通的情况下,将物品质押出去。这种质押自然是需要合约的,而宋朝时期完善的契约制度也给人提供了基础。”
“很多人都奇怪,明明朝廷三令五申禁止典妻,为什么还有人敢违法呢?”
“这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异化,所以他们不承认人的人格权和生命权,却承认人的物权和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伍爱华忍不住说道:“奴隶制在周朝灭亡就应该被封建制度取代了,但是奴隶却一直存在,甚至因为所谓的‘教化’,将奴隶的范围一再扩大。”
“以前的奴隶制时期,如果需要奴隶,那么还要对其他部落开展征战,打赢了之后才能将其他部落的人俘虏过来成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如果需要奴隶,还需要用银钱购买,或者让奴隶生下小奴隶。”伍爱华一声冷笑:“但是自从将孔子学说改写地面目全非的所谓儒生上台之后,需要奴隶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只要娶一个妻子,那么妻子就是自己的奴隶,只要生了孩子,那么孩子就是自己的奴隶。”
“儒家思想之下,东亚地区的父权制成为压在女性和年轻男性头顶上的一座大山,不同的是男性会有成为奴隶主的机会,而女性原本还有一点权力,而后逐渐丧失殆尽。”
“有人可能要问,博主你之前还在说,古代的妻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没有地位,那为什么古代男人还能够典妻?”伍爱华说着:“那是因为我们之前描述妻妾制度的时候,说了妻子有地位,而古代能够纳妾的阶层,和需要将妻子典卖的阶层,本身就不是一个社会性质,这种差别和现在南亚某国家生活在现代的人群与生活在贫民窟的人群之间的差别有相似的地方。”
“对于生活在现代文明的人,他们要遵守的是现代文明的玩法,而对于贫民窟的人,他们遵循的是弱肉强食,”伍爱华类比道:“古代中上层阶级就是文明的玩法,而且夫妻关系或者有联姻的利益约束,或者是在科举制度等模式下先贫贱后富贵,有着对于声名的要求,所以他们必须、也一定会尊重妻子。”
“试想,你作为一个高层管理,有的是人愿意哄你奉承你,家里也有管家保姆保安,不开心了可以外面找情人,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要去奴役妻子和孩子?你有那么多人可以奴役,除非和妻子有仇或者自己本身有心理疾病,不然肯定是尽量满足妻子的需求,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培养孩子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