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苏东坡传》《苏轼评传》资料整合)
无奈父亲苏洵病逝,兄弟一人扶柩还乡,三年后,苏轼再还朝。也是在这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欧阳修等人因为反对新法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迫离开京城,苏轼一路看下来,只觉已不再是他所熟悉的所见过的平和世界。
他上书言及其中的一些弊端,引得王安石愤怒,上奏神宗,苏轼离开朝堂,这是他第一次被贬离京,也开启了他被贬的征途。】
【宋神宗位面】
神宗依旧看向自己丞相,很是纠结,这是要开始为苏轼叫屈了吧?
可他的丞相,好像也在后世极为被推崇。
还有欧阳修等人,都是大能者呀。
王安石倒是极为平静,他自然料到他的变法,必然是记载在史书上的,只是不知道好坏。
目前来看,情况是好的,可日后如何,他也不敢说大话。
若是,若是苏轼他们是支持自己的,自己会很高兴,有他们相帮,新法必然会更上一层。
可惜。
反对派更是郁闷,王安石是八大家之一就算了,这还提到了他,很明显后面还有。
他们都不敢确定到时候是王安石赢了,还是他输了。
身为主角的苏轼倒是很淡然,若是再来一次他还是会上书不合理之处。
他不悔。
【明太祖位面】
“王安石变法啊,朕倒是很想知道,这后世是怎么认为的。”朱元璋有些感叹,因为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了。
朱棣靠在椅子上,懒懒搭话:“后世肯定是跳出来看的,即认可也会觉得不合适。”
“是吗,四叔为何这么认为?”朱允炆忍不住问,带着纯粹的好奇。
朱元璋也看过去。
朱棣耸了耸肩:“王安石变法,好比当年的商鞅变法,虽然很多东西不一样,但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国家更加强大,权利更加集中。商鞅变法让秦朝变得更加强大,王安石变法前期也同样加强了中央集权,还充盈了国库,可商鞅触及了贵族的利益,王安石也算是同样,那些守旧派,不会让他们安安稳稳的活下去。”
“抛开这些看,王安石的变法里面,其他的确有不合理之处,但若是给他时间,想来他会改变,可惜,宋神宗后期怯了,一次失败,就不敢在继续,又回到了原点,那王安石不祭天,谁祭天。”
“而后世观点和理念则不一